俗話說:“茶葉學到老,茶名學不了”,中國的茶區地域遼闊,歷史悠久,茶葉名類是數以百計的,人們區別各種茶類首先從它們不同的品質特徵去考慮,突出的是品質的差異,而品質的差異主要體現的是製作方法的區別,所以茶葉的分類應該是以製茶的方法為基礎,而製茶的方法是以熱為主導作用,透過熱的作用引起茶葉內含物的化學變化,促進或制止酶的催化作用,形成不同茶葉特有的色香味。那麼中國六大茶類劃分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區分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今天易師匯民俗文化網就講解下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知識點。
一、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的區別是什麼?六類茶劃分的標準是什麼?
《茶葉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30766-2014)中,將茶葉分為七類: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再加工茶。“分類原則:以加工工藝、產品特性為主,結合茶樹品種、鮮葉原料、生產地域進行分類。”
1、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幹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主要有祁門紅茶、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世界上其他產區的紅茶都是從中國引種發展起來,其他國家的主要紅茶產區有印度、斯里蘭卡、東非、印尼等。其中,中國、印度和斯里蘭卡是世界三大紅茶生產國,大吉領紅茶、祁門紅茶、錫蘭烏巴茶被稱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印度的紅茶產量世界第一。
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中規定:“鮮葉從適製品種山茶屬茶種茶樹上採摘的芽、葉、嫩莖,作為各類茶葉加工的原料。”“紅茶以鮮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揉切)、發酵、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由此我們可知紅茶沒有固定的生產區域,只要採用適製品種的茶樹鮮葉採用紅茶的加工工藝生產,就是紅茶。
2、白茶
現行國標《GB/T 22291-2017 白茶》中規定“本標準適用於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萎調、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白茶根據茶樹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四種產品。”
按照現行國標《GB/T 32743-2016 白茶加工技術規範》的規定,白茶的加工工藝流程分為:初制工藝流程和精製工藝流程兩步。
(1)、初制工藝流程分為三種,分別是:
自然萎凋加工工藝流程:鮮葉→自然萎凋→乾燥→毛茶 。
加溫萎凋加工工藝流程:鮮葉→加溫萎凋→乾燥→毛茶。
複式萎凋加工工藝流程:鮮葉→自然萎凋→加溫萎凋→乾燥→毛茶 。
(2)、精製工藝流程
毛茶→揀剔→拼配→勻堆→復烘→包裝→成品茶 。
說到白茶,就不能繞開傳統日曬萎凋工藝這個話題。按照現行國標定義:“自然萎凋:一種白茶萎凋方式 ,是採用日光或無日光萎凋交替進行萎凋。加溫萎凋:一種白茶萎凋方式,是採用室內控溫進行萎調 。複式裝調:一種白茶萎凋方式,是自然萎調和加溫萎調交替進行。”這三種萎凋方式都是國標認可的白茶萎凋方式,並未限定白茶必須採用日曬萎凋。
3、黃茶
黃茶是我國特有茶類,由綠茶演變而來,屬於輕微發酵茶。據明朝許次紓《茶疏·產茶》中的相關記述說明明代中後期以前就已有黃茶的生產了。黃茶的品質特徵是黃葉黃湯。在口感上,具有香氣清悅,滋味醇厚的共同特點。黃大茶幹茶色澤黃綠,葉大梗長,葉尖呈黑綠色,開湯後葉底呈現黃紅色,具有焦糖香。黃小茶湯色黃而鮮亮,品質鮮嫩,葉底嫩黃。
現行國家標準中,與黃茶相關的主要有《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GB/T 21726-2008 黃茶》。按照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的規定:“黃茶(yellow tea):以鮮葉為原料,經茶青、揉捻、悶黃、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悶黃(heaping for yellowing):將殺青或揉捻或初烘後的鮮葉趁熱堆積,便其在溼熱作用下逐漸變黃的過程。”其本質是在高溫、高含水量下,在製品的葉綠素降解,多酚類化合物進行非酶氧化,產生黃色物質,使產品幹茶、茶湯和葉底表現出黃或黃褐的色澤特徵,以及甘醇的滋味品質。老楊喜歡黃茶,尤其是黃芽茶,就是因為黃茶的甘醇,既有綠茶的清新鮮爽,又有紅茶的醇厚甜美,柔和宜人,潤澤身心。而這正是悶黃工藝產生的獨特口感特徵。
根據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黃茶的類別有:“芽型、芽葉型、多葉型三種。芽型:採用茶樹的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芽葉型:採用茶樹的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初展加工製成的產品。多葉型:採用茶樹的一芽多葉加工製成的產品。”
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製茶學(第二版)》中,按照鮮葉原料的嫩度,黃茶分為黃小茶、黃大茶。黃小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溈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陽黃湯、遠安鹿苑茶等;其中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屬於黃芽茶。黃大茶主要有: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市面近年來出現的齊魯老幹烘或齊魯幹烘就是皖西黃大茶。
4、青茶(烏龍茶)
烏龍茶(青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種類,屬於半發酵茶,其中包含了很多知名茶品,如:武夷巖茶、臺灣烏龍、鐵觀音、鳳凰單樅等。
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中規定:“烏龍茶oolong tea:以特定品種茶樹的鮮葉為原料,經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等特定工藝製成的產品。”現行國標《GB/T 30357.1-2013 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中規定:“本部分適用於以山茶屬茶種茶樹的葉子、駐芽和嫩梢,依次經適度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包揉)、乾燥等獨特工序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質特徵的烏龍茶。”其中,做青工藝為烏龍茶獨有的製作工藝。
由此可見,構成烏龍茶的要素主要由兩個要素構成:1、必須採用山茶屬茶種茶樹的葉子、駐芽和嫩梢作為原料。其他非茶樹芽葉經過烏龍茶工藝加工而成的飲料,不能稱為烏龍茶。2、烏龍茶必須經適度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包揉)、乾燥等獨特工序加工而成。使用烏龍茶的原料,採用非烏龍茶的加工工藝製成的茶品也不能稱為烏龍茶。比如:水仙紅茶、老樅紅茶、水仙白茶等採用烏龍茶原料,使用其他製茶工藝製成的茶也不是烏龍茶,只能按照製茶工藝來劃分茶的種類。
烏龍茶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式(臺灣)烏龍、其他烏龍幾類。現行國標《GB/T 30357.1-2013 烏龍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中規定:“產品根據茶樹品種不同,分為鐵觀音、黃金桂、水仙、肉桂、單樅、佛手、大紅袍等產品。”由此,我們可知烏龍茶的分類可以根據產地和品種來進行,各位茶友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使用。
5、綠茶
綠茶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個茶種,種植的範圍也是最廣。但是,究竟什麼才是綠茶呢?現行國家標準《GB/T 30766-2014 茶葉分類》中有下屬內容是關於綠茶定義的:“鮮葉:從適製品種山茶屬茶種茶樹上採摘的芽、葉、嫩莖,作為各類茶葉加工的原料。”“綠茶:以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由上述規定,我們可知:1、綠茶必須以山茶屬茶種茶樹上採摘的芽、葉、嫩莖作為加工原料。使用綠茶加工工藝,使用非茶樹芽葉製作的飲料也不能稱為綠茶。2、綠茶需要採用適製品種的茶樹芽葉製作,採用非適製品種的茶樹芽葉製成的茶品也不能稱為綠茶。3、綠茶的主要加工工藝為:殺青、揉捻、乾燥等。採用發酵、煙燻、悶黃、揉切等其他工藝加工而成的茶品也不能稱為綠茶。
現行國標《GB/T 14456.1-2008 綠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規定“綠茶產品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炒青綠茶:乾燥工藝主要採用炒或滾的方式製成的產品。”“烘青綠茶:乾燥方式主要採用烘的方式製成的產品。”“曬青綠茶:乾燥方式主要採用日曬的方式製成的產品。”“蒸青綠茶:殺青工藝主要採用蒸汽導熱方式製成的產品。”
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頂谷大方、雨花茶、舒城小蘭花等屬於炒青綠茶。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經揉捻的)、太平猴魁、嶽西翠蘭、九華佛茶等屬於烘青綠茶。恩施玉露、日本玉露茶等屬於蒸青綠茶。雲南普洱茶(生茶)屬於典型的曬青綠茶。
根據茶樹品種的不同,綠茶分為大葉種綠茶和中小葉種綠茶。滇綠等採用雲南大葉種茶樹原料生產綠茶就是典型的大葉種綠茶。洞庭碧螺春、獅峰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蒙頂甘露、恩施玉露、都勻毛尖、嶗山綠茶等都是典型的中小葉種綠茶。
6、黑茶
在國標《GB/T32719.1-2016黑茶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中規定:“黑茶 darktea以茶樹[Cameiiia sinensts ( L. ) 0.Kuntze]鮮葉和嫩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加工工藝製成的產品 。”“渥堆 pile-fermentation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透過茶葉堆積促使其內含物質緩慢變化的過程 。”“產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 產品名稱應根據加工工藝和品質的不同來區分和命名。”
由國標中黑茶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黑茶:1、黑茶必須是以茶樹鮮葉和嫩梢為原料製成的飲品。2、對比其他茶類的生產工藝,渥堆加工工藝是黑茶區別於其他幾大茶類的獨有生產加工工藝。簡而言之,只有經過渥堆發酵工藝生產出來的茶才是黑茶,沒有經過渥堆發酵工藝加工生產出來的茶就不是黑茶。
現行國標《GB/T30766-2014茶葉分類》中,4.6章節中明確按照產地將黑茶分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湖北黑茶、廣西黑茶、雲南黑茶、其他黑茶六大類。因此,按照產地劃分湘尖茶屬於湖南黑茶,六堡茶屬於廣西黑茶,普洱熟茶屬於雲南黑茶,雅安藏茶屬於四川黑茶,湖北老青磚屬於湖北黑茶,涇陽茯茶則屬於其他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