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烏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烏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烏姓由來是什麼?
5、源於古越族,出自古代百越民族,屬於以部落名稱為氏。 先秦至漢朝時期,江浙地區有古越族烏程、烏傷氏族,多分佈在古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
(二)烏姓始祖是誰?烏姓是誰的後代?
少昊(姬己摯)、茲白(義渠王)、元貴靡(烏孫大昆彌)、丘力居、蹋頓等。烏姓是少昊氏以烏命名官職,有烏鳥氏得姓而來的。在古史傳說中,重是一個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少昊的兒子。少昊又稱金天氏,和太昊同屬於東夷部族。他以烏為圖騰,設定的官職都以鳥命名。他的都城在窮桑,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少吳一共有四個兒子,依次叫做重、該、修、熙。重曾擔任過“木正”,他又被稱作“句芒”。據《姓氏考略》上的記載,烏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少昊氏以烏命官,有烏鳥氏,他的後人去鳥字姓烏,稱烏氏。望族出於潁川、汝南、鄱陽。故烏氏後人奉少昊為烏姓的得姓始祖。
(三)烏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烏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上記載:烏氏望出潁川郡。戰國時置郡。以潁水得名。
1、潁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為潁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潁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登封 寶豐以東,尉氏 郾城以西,新密以南,葉縣 舞陽以北的廣大地區。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潁陰(北齊改為長社,隋又改為潁川,唐復改為長社,即今河南省許昌市)。隋初曾廢潁川郡,唐代時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
2、汝南郡:漢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3、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省鄱陽。
堂號
1、懿穆堂:唐 朝烏重胤,開始為陸平將兼左司馬。因剿賊有功,升節度使,封張掖郡公。3年中大小百餘戰,將賊剿平,升檢校 司空,進為邠國公。死後諡號為懿穆。部下士兵20餘人割股祭他。
(四)烏姓有哪些名人?烏姓的名人都是誰?
1、烏重胤:字保君,唐代張掖人。出身行伍,善撫士,待官屬有禮,當時名士石洪、溫造皆羅致幕下。
2、烏承玼:字德潤,張掖人(今甘肅省境內)。唐玄宗開元年間,與族兄烏承恩皆為平虜先鋒,因戰功卓著,號稱“轅門二龍”。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奚、契丹南侵,玄宗派烏承砒、烏承恩率兵反擊,在捺綠山大破入侵者。接著又派信安王偉、幽州長史趙含章繼續討伐。烏承玼對二人說:“入侵的敵軍奚和契丹都很厲害,前次他們打了敗仗,不是真敗,而是誘我們深入。你們應該養精蓄銳,堅守不出,使他們的陰謀不能得逞。”二人根本不相信,率軍迫至白城,與敵軍相遇,大戰一場,終於失利。而承玼、承恩則出其不意,攻擊右翼,大獲全勝。後曾謀刺叛將史思明未成,烏承恩死,烏承玼投奔大將李光弼。
3、烏本良:著名的“春風先生”,浙江錢塘人,自幼好學,窮經博史,精於詩詞書法,因家貧,在錢塘教授生徒,培育英才無數。
4、烏斯道:浙江錢塘人,也是一位名士,他的文章精彩,詩更是寄興高遠,而瀟灑出塵,一洗元朝詩繁縟之弊,尤精書法。他為官亦有惠政。《明史·藝文志四》載其文集《春草齋集》,另著有《秋吟稿》。今人輯有《烏斯道集》。
5、烏竹芳:字筠林,山東博平人。清嘉慶九年(1804)舉人,歷任福建壽寧、詔安、安溪等縣知縣,勤於政事,不辭勞瘁,審理獄案,公平決斷,民眾久冤得伸,備受讚揚。道光五年(1825)六月,署臺灣府撫民理番海防捕盜通判(噶瑪蘭廳)。十年(1830)六月,署糧捕海防(澎湖廳)。後升任知署永春直隸州知州。《全臺詩》中收錄其在臺詩作二十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