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的起源與分佈發展,陳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陳姓的起源與分佈發展,陳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今天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帶大家瞭解下,關於陳姓起源及其他相關的知識,陳姓的來源起源是什麼?陳姓的始祖陳始的遷徒分佈情況,讓你對陳姓家族起源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陳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五大姓氏(一說第七大姓氏),在廣東、福建、臺灣地區最有影響。當代陳姓人群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陳姓總人口大約在5800萬。

(一)陳姓歷史來源和典故詳解,姓氏陳姓是怎麼來的?

陳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中,按人口計算居全國第五大的姓。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NCIIS),陳姓為現代中國第五大姓。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陳姓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澳門及臺灣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1、出自「媯」姓。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找到帝舜的後代胡公滿「媯」姓。封胡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並將其女嫁給他,伺奉舜祠,其後人以國名為姓。

2、鮮卑族改姓,據《魏書》所栽,南北朝時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陳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陳。

3、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有姓陳。

(二)陳姓的始祖是誰?陳姓祖先是舜帝嗎?

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人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諡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三)陳氏分佈地區在哪裡?陳姓分佈在中國哪些省份?

1、潁川郡:秦時置郡。以潁水得名,治今河南禹縣。此支陳氏開基始祖為齊王建三子陳軫。

2、廣陵郡:西漢置國,東漢改為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此支陳氏因漢武帝之子廣陵王劉胥之後入贅於陳。

3、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武當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這一支出自陳??之後。

4、馮翊郡:漢武帝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此支陳氏出自陳宣帝之子沅陵王陳叔興之後。

5、京兆郡: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此支陳氏出自唐代遷居京兆的陳??後裔陳忠之後。

6、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7、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8、東海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9、新安郡:晉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當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後轄境歷朝不同。

10、廬江郡: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

(四)陳姓堂號是什麼意思?陳姓堂號有哪些?

1、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滅紂後,把商之後封於宋,夏之後封於杞,帝舜之後封於陳。稱為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們。

2、德星堂、德聚堂:源自太丘長陳實子侄,同以孝賢聞名,當年訪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歲星,歲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或“德聚”為堂號。

3、其它堂號:

①郡望堂號:潁川、東海、廬江、汝南、河南、馮翊、下邳、武當、京兆、廣陵、新安。

②自立堂號:建業、映山、忠節、延慶、餘慶、報本、星聚、三義、樹本、燕貽、官梅、篤慶、光裕、崇義、崇本、世德、衍慶、敦睦、敘倫、地心、重華、仁恥、毓慶、世德、敦厚、奉先、聚原、傳義、三和、培德、三相、義門、道榮、??庸、雙桂、徽五、紹德、懷忠、聚星、澠武、世馨堂,蘇北魯南三元堂(明洪武年間、萬曆年間從連雲港花果山大村、當路附近遷出)。

(五)陳姓家族名人有哪些?陳姓家族名人名字大全

1、陳勝:(前?~前208)字涉,秦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人。秦二世時,與吳廣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歸向。旋自立為楚王,勢力頗大,後為其部下莊賈所殺。

2、陳平:(生卒年不詳)漢初陽武(今河南省陽武縣東南)人。幼嗜讀書,容貌俊美,足智多謀,事高祖屢出奇策。惠帝時,官至左丞相。卒諡獻。

3、陳壽:(233~297)字承祚,晉安漢(今四川省南充縣)人。少舉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國志》,時人稱其善敘事,有古良史之風。

4、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一年(1351)從倪文俊起義,為徐壽輝軍薄掾,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殺倪文俊,兼得其眾,任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諸郡。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建都江州,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大敗,中箭死。

5、陳圓圓:本姑蘇名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從養姥陳氏姓,有殊色,後為吳三桂妾。李自成破京師,擄圓圓,三桂遂引清軍入關,攻破李自成,圓圓復歸三桂。後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以女道士卒於雲南。

6、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大敗清軍,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次年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同治元年廬州失守,退往壽州,為叛徒苗沛霖誘捕,在河南延津就義。

7、陳誠:(1897~1965)字辭修,浙江青田人。保定軍校畢業,曾參加東征、北伐、剿匪、抗戰諸役,歷任武漢衛戍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北省主席、遠征軍司令長官、國防部參謀總長、東北行轅主任、臺灣省主席、東南行政長官、行政院院長等職,1954年後當選第二、三任副總統、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8、陳果夫:(1892~1951)原名祖燾,以字行,浙江吳興人。早歲入同盟會,參與武漢光復、討袁、護法、北伐諸役。歷任江蘇省主席、監察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中央評議委員。生平著述,彙輯為陳果夫先生全集。

9、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0、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