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姓氏利的起源與分佈發展

利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姓氏利的起源與分佈發展

今天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帶大家瞭解下,關於利姓起源歷史及其他相關的知識,利姓的來源起源是什麼?利姓的始祖和利姓家族人口遷徒分佈情況,讓你對利姓家族起源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一)利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利姓是由來是什麼?

2、出自羋姓,來源於封地,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楚國有公子受封於利邑(今四川省廣元縣境),其子孫就以封地名為姓,世代相傳姓利。

3、出自姬姓,來源於封地,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食採於利邑,其後人以利孫為氏,後改為單姓利氏。

4、源於官位,出自秦、漢時期官吏利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秦朝時期,秦始皇設定有利氏一官位,亦稱慄氏、歷氏,專職負責監造金屬器具,其中負責冶煉澆鑄的工官專稱“窏氏”,負責兵器製造的工官則專稱“利氏”,負責民用器物製造的則專稱“慄氏”。

5、出自北方鮮卑族有叱利氏所改。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後遂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利氏。

6、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利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利氏部落叱利氏,亦稱叱李氏、叱列氏、叱黎氏、叱伏列氏,即中國北方古高車族十二姓之中的泣伏利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叱利氏後改為利氏”。實際上,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後大舉推進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叱利氏在漢化時先改為漢字單姓利氏,後另有族人改為李氏,其實是同宗同源。該支利氏正確讀音作lì(ㄌㄧˋ)。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顏扎氏,稱燕札氏、顏查氏、閻拉扎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源出金國時期女真顏盞部,以姓為氏,滿語為Yanja Hala,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顏(民姓)氏、閻(官姓)氏、張氏、錫氏、利氏等。該支利氏鼻祖為顏扎·珠爾杭阿,滿洲正黃旗人,清乾隆年間從徵甘肅,在鎮壓回民起義的過程中立功頗偉,因功被乾隆大帝賜號為“錫利巴圖魯”,累官至御前侍衛、正白旗護軍統領、鑲藍旗滿洲副都統,賜騎都尉世職。在顏扎·珠爾杭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號為姓氏者,先稱錫利氏,後以諧音漢字省文簡改為單姓利氏、錫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利氏正確讀音作lì(ㄌㄧˋ)。

(二)利姓的始祖是什麼?利姓是誰的後代?

利氏的出處,跟人多族大的李氏,不但讀音極為相似,而且追溯起來,三姓還同出一源,可以說是兄弟。原來李氏的出處,根據《元和姓纂》的考證是:“顓頊高陽氏之裔,顓頊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咎繇,為堯下官,子孫因姓李氏,裔孫李徵,得罪於糾,其子利貞逃難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命,因變李氏。”本文所討論的利氏,根據《路氏》的記載,則是“老子之後,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貞,後為氏”。老子,姓李名耳,是距今二三千年前一位影響中國學術思想既深且遠的不朽哲學家,他的祖先叫利貞,而依照上述《路史》的記載,利貞的後裔之中也有人以李為姓。如此看來,利李二氏是系出同源。利氏家族於上古時期,一直都是以河南地區為繁衍中心,所以,河南應是利氏的發祥之地和老家所在地。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縣東北)。故利氏後人奉利貞為利姓的得姓始祖。

(三)利姓氏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利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利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利氏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春秋晚期至戰國的李利貞,接著是利九。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楚霸王項羽的大將有利幾、博士利永貞、中山賢相利乾,後又有得道真人利真,西漢時期有長沙承相利蒼,唐朝時期有高僧利涉,宋朝時期有文士利申、金溪縣丞利元吉、學者利鸞孫等。

據欽州利明學世家族譜記載:利氏最早南移繁衍的祖先是利劉興、利本堅兩位,利劉興從河南開封府祥符縣遷至安徽省開基,部份遷居國外。利本堅,字孔固,原住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利本堅是明朝著名的愛民好官,先後出任江西贛縣主薄及四川省安嶽縣丞,明朝時期到廣東韶州任教,期滿移居南雄城南珠機理定居。利本堅淑配陳氏生下三男,長子利大川,次子利朝綱,三子利維卿。

利大川從南雄遷居平林開基,生下利桂榮。利榮生利高輝、利高煌。利高輝生利維基、利維堂。利維基生利錦,利維堂生利鏞。利鏞生利祖安。利祖安生利棰英。利棰英生利福明、利福堅。利福堅生利思仁、利思義、利思禮、利思志。

利朝綱從南雄遷居江西省龍南,生下利廷用。利廷用生利繼祿。利繼祿生利世昌。利世昌生利成六、利成十、利成廣、利成立。利成廣遷居四川省,部分子孫僑居國外。

利維卿從南雄遷居東莞縣開基,生下利應瑞,字夢傖,又生利應祥。利應瑞生利良材,字柚,又生利顏材,字梓。利良材生利寅賓,字名楊,號天寶。利寅賓生利益夫,字伯謙,又生利順夫,字伯巽。利益夫生利廷鳳,字鳴時,號芝。利廷鳳生利於南。七代單傳至第八世利襲(世美),字世嘵,妣謝氏,是已亥科舉人,官授南海巡檢,為國家為民族而軀名垂千古,公婆墓地葬在東莞縣常平鎮橋瀝村馬橋獅山。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的利氏家族,是利世美的後裔。

利世美(利襲)生下四子,長子利秀野、二子利蘭野、三子利芸野、四子利蕙野。利秀野住莞城,明朝末年間其後代利松友、利竹友、利梅友三人遷居紫金臨江鎮及福建省莆田縣開基。利蘭野住城西油榨尾,利芸野遷居惠州博羅嶺坑開基,利蕙野遷居海南及國外。

利蘭野生利文傑,居廣東莞城油榨尾。利文傑生利受祖、利受寧二子,遷居廣東高要縣金利村。利受寧生利德華。利德華生利帝保。利帝保生利觀養、利觀祿,後遷高明墨編村。利觀祿生利史明,利觀養老生四子:長子利康長(利明學),字昌教,號聖山;次子利康義;三子利史勳(利史江),四子利史富(利明臣)。

利康長於明朝末年間到廣西靈山任教儒,其品德純正,志在四方,深知地理,目睹欽靈一帶是理想開基之地,故選擇靈山陸屋東郊勝塘村建居,從廣東墨編村遷此開基,於是利康長便成了廣西欽州地區利姓的始祖。利康長娶三房生八子,原配陸氏,續娶施氏,再娶楊氏。施氏太婆墳地名寶鴨塘,墓有對聯一首:“壹墓開基綿八子,雙峰毓秀萌千孫。”

利康長之長子利顯全,利顯全生一子,遷居廣西欽州青塘金利村,其子孫現遍及當地四十多個自然村。利康長之二子利顯洪、三子利顯秀,子孫布及廣西各地。利康長之四子利顯彰的後代,遷往南寧、桂林、梧州等地。利康長之五子利顯勝、六子利顯後,遷往廣東。利康長之七子利顯良,遷往山東歷城、山西大同及山東煙臺等地。利康長之八子為利顯斌。利康長的後裔子孫估計不少於五萬人。

北宋初年,江西利氏一支南遷到南雄保昌定居。在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這支利氏族人遷至今東莞常平大瀝,墾荒種養,大瀝遂為廣東利氏發祥地。南宋時期,這支利氏族人繁衍至博羅、南海一帶。元初,繁衍至紫金、河源等地。上述四川安嶽縣令利本堅即為紫金人。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欽州市靈山縣、北海市合浦縣、南寧市、貴港市、陸川縣,廣東省的河源縣、東莞市、惠州市、陽江市陽東縣、南粵縣、從化縣、廣州市花都區、博羅縣、新會縣、英德縣、湛江市,河南省的洛陽市、虞城縣、唐河縣,江西省的興國縣、萍鄉市,安徽省的無為縣、南陵縣,海南省,四川省的南充市南部縣,湖北省的來鳳縣,臺灣省的屏東縣等地,均有利氏族人分佈。

(四)利姓人口遷移分佈在哪裡?利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1、河南堂:以望立堂。

(五)利姓家族名人有哪些?利姓歷史名人簡介

1、利幾:漢代武將,先是項羽部將,後來為劉邦帶兵。

2、利元吉:宋朝學者,字文伯,盯江人。是宋代著名儒者陸九淵的高才生,學問獨到,陸九淵的兒子後來想拜他為師,利元吉謝曰不敢當。中國古文化的要領,常出於師徒口耳相傳。舉進士而當官,為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政績顯著。晚年以教書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