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陽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陽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陽姓由來是什麼?
①源於東周時期周景王之子姬樊的封地。東周時,周景王姬貴封其少子樊於陽邑(今河南省濟源縣),世稱陽樊。後為避周亂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為陽姓一支。
②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太傅陽處父,屬於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太傅叫處父,以擅長使用“虛餌之計”聞名天下,並導演了晉國“三易中軍”的歷史事件。因他被封於陽邑(今山西太谷東陽城),因此稱陽處父,時人尊稱其為“陽子”。晉襄公姬歡(姬環)執政時期(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一大批晉文公姬重耳時期(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的老臣相繼去世,大夫趙盾和狐射姑等都升遷高層,但相互之間為權利時有爭執在陽處父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陽氏。
③出自春秋晚期魯國大夫季孫陽虎。在執政上卿季平子逝世後,陽虎專權,自己執掌魯國政事,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政治人物,後挑起了著名的“陽貨之亂”。在季孫陽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陽虎氏、陽貨氏,後又省文簡改為單姓陽氏。
④據史籍《姓考》記載,周王朝初期,有一個附庸的小方國,稱陽國,故址位於古青州南部(今山東臨沂沂水)。由於陽國緊鄰強大的春秋霸主齊國,在周惠王十五年(齊桓公姜小白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齊桓公出兵擊破陽國,並將自己齊國之人遷入其都,陽國就此滅亡。陽國亡國之後,原陽國王族子孫以及一些國民遂以故國名稱為姓氏,稱陽氏,世代相傳至今,為陽氏之始。
2、源於羋姓
出自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子瑕,屬於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楚穆王熊商臣(公元前625~前614年在位)有個兒子名叫揚,公子揚的孫子叫公子瑕。在楚平王羋居(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公子瑕出任令尹,被封於襄水之陽(今湖北襄陽),號稱陽匄。在令尹子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襄陽氏,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陽氏。
3、源於改姓
①出自歐陽氏改姓。
②湖南醴陵瓜畲陽氏源自楊大巽,南宋末以功封醴陵縣開國男,卒葬城北姜橋。次子霖,元初避難遠遁,改姓陽。 [10] 次子霖,元初避難遠遁,改姓陽,難平,復遷於瓜畲。傳十二世至明季,分為鯉浦、東衝、瓜畲三派。
4、少數民族
①源於鮮卑族,出自代北鮮卑莫胡盧氏部落。
(二)陽姓的始祖是什麼?陽姓是誰的後代?
陽樊。陽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後的周景王時,景王姬貴將自己的小兒子樊封在陽邑(今河南省濟源東南),世稱陽樊。周景王少子的後裔因為躲避內亂來到燕國,並以原來封邑名中的陽字作為家族姓氏,遂成陽姓。陽氏後人多奉陽樊為陽姓的得姓始祖。
(三)陽姓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陽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先秦時期,陽姓開始活動在山西、山東、湖北一帶。隋唐時期,陽姓在南方發展較快。宋朝時期,陽姓大約有37000人,排在第二百位以後。主要分佈於四川、山西、江西。明朝時期,陽姓大約有63000人,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後。江西為陽姓第一大省,約佔陽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雲南、湖南、廣東、四川。
(四)陽姓郡望堂號有哪些?陽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
2、陽都縣:漢朝時期縣名,隸屬於徐州琅琊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沂南縣磚埠鄉之東的黃疃村一帶。漢朝滅亡後即被廢黜。
3、玉田:春秋時無終國地,漢為無終縣,屬於右北平郡。唐朝置玉田縣,屬薊州。今為河北玉田縣。為陽姓的第一發祥地。
堂號
陽姓的重要堂號有“玉田”、“崇本”等。
(五)陽姓家族名人有哪些?陽姓歷史名人簡介
1、陽尼:字景文,北魏無終人,少好學,博通群籍,徵拜秘書著作郎。尼一生著書數千卷,所造《字釋》數十篇,未就而卒。
2、陽介:陽尼之子,字天佐,奉朝請冀州默曹參軍,早卒。尼從子鳴鵠、季智,前後為幽州司馬。尼從子荊,有吏能,任范陽太守.尼從子延興,任函州敕史。
3、陽藻:陽尼從孫,字景德,粗通經史,歷官寧遠將軍、領統軍,外御內撫,甚得局邊之稱。尼從孫詮之,字子衡,曾任司徒行參軍。尼從孫璠,任通直散騎常侍。
4、陽城:字亢宗,唐代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唐德宗時,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刺史。
5、陽乘慶:陽尼從孫,官至太學博士,繼承祖父遺志,撰《字統》二十卷,行於世。尼從孫固,字敬安,歷官北平太守、郎中令、前軍將軍。固為人剛直雅正,居官清潔,家無餘財,終沒之日,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
6、陽休之:陽尼重從孫,字子烈。東魏武定年間,官至黃門朗。北齊天統年間,官拜吏部尚書。北周武帝年間,官拜州刺史。著有《幽州人物誌》。尼重從孫弼,字世輔,長於吏事,本州別駕加輕車將軍。尼重從孫伯慶,汝南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