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姓的起源及分佈地區,姓氏浦的歷史變遷及歷史名人

浦姓的起源及分佈地區,姓氏浦的歷史變遷及歷史名人

今天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帶大家瞭解下,關於浦姓起源歷史及其他相關的知識,浦姓的來源起源是什麼?浦姓的始祖和浦姓家族人口遷徒分佈情況,讓你對浦姓家族起源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一)浦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浦姓是誰的後代?

1、出自姜姓,是西周時期姜太公的後代。春秋時期,姜太公的後人有奔於晉國的,做了晉國大夫。因為被封於浦地,於是以浦作為姓氏,稱為浦氏。

2、源於己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舜帝裔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遠古時蒲草可當食物,長大後可織衣編席。蒲草多生在水邊,被看作是吉祥之地,“端午節”無蒲草不成節。

相傳,在夏王朝時期,舜帝的裔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據說是當地以盛產蒲草而得名。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蒲氏,其後人中有簡略去“艹”部首改稱浦氏,世代相傳至今,是歷史非常長的姓氏之一。

3、源於姬姓,出自少昊氏支裔皋陶的後代,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皋陶是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主要活動在奄地一帶(今山東曲阜)。虞舜執政時期,皋陶曾擔任負責任掌管刑法計程車,他以正直著稱。大禹繼舜為帝后,皋陶亦繼續受到重用。春秋時期,在今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諸侯國,史稱“群舒”。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在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的封國,皆為子爵小諸侯國。群舒諸國起先在周惠王姬閬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國所攻取,後又在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國與徐國之間爆發的大規模“婁林之戰”中,乘機脫離徐國控制而分別復國。

其中,有一著名的舒鳩國,其國地在舒(今安徽舒城),在春秋時期,為楚國控制下的附庸國。

周簡王姬夷三十七年(周靈王姬洩心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晉平公姬彪率諸侯聯軍攻齊國,楚康王羋昭(熊居)則發兵攻鄭國以援救齊國。當時,與晉國結為聯盟的吳王諸樊便派使臣唆使楚國的附庸國舒鳩叛楚。楚康王當即率領楚軍自鄭國回師至舒鳩國地荒浦(今安徽桐城西北部),責問舒鳩叛楚之故。舒鳩國的公子辨稱並未叛楚,並請求與楚國再次結盟。楚康王當時欲出兵懲罰其失信,卻被令尹蓮子馮勸阻,因為此時主要的敵人是晉、吳兩國。

周簡王姬夷三十八年(周靈王姬洩心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孫叔敖派侄兒蒍子馮率舒鳩叛楚從吳。楚康王大怒,派令尹子木率楚軍攻舒鳩。吳國發兵救援,楚軍公子木率右軍先至舒鳩城附近埋伏,由大夫公子強率左軍與吳軍遭遇,未戰即退。吳軍得以穿插至楚左、右軍之間,切斷了兩軍聯絡。公子強為改變不利態勢,以左軍主力列陣於後,自率少數部隊誘擊吳軍。吳軍因未發現楚軍主力,即貿然向子強進攻,結果陷入楚軍預設陣地,遭到公子木率右軍主力的突然伏擊,大敗而歸。楚軍乘機攻滅了舒鳩國,其國舒地、荒浦皆成楚國邑地。

舒鳩國滅亡之後,有王族子孫以及國人以國名、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荒浦氏、舒鳩氏等,後荒浦氏省文簡改為單姓浦氏,舒鳩氏省文簡改為單姓舒氏、鳩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嬴姓和姚姓,出自東晉時期氏羌西戎酋長苻洪,屬於以植物名稱為氏。

5、源於百濟族,出自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百濟國,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6、源於回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回族浦氏,據明朝初期文學家宋港在《宋學士文集》中的記載:“浦君與餘同朝,浦君原西域阿魯溫火,其率為仲淵,因其自名而定以浦姓。”

(二)浦姓的始祖是什麼?浦姓是誰的後代?

“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時期姜太公的後代。

(三)浦姓人口遷移分佈在哪裡?浦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京兆郡: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

2、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為鍾陵縣,再後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堂號

1、京兆堂:以望立堂。

2、豫章堂:以望立堂。

3、廣平堂:三國時期浦仁裕撰有著名的《廣平記章》十五卷,族人因以為堂。

(四)浦姓家族名人有哪些?浦姓歷史名人簡介

1、浦仁裕:(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學者。著有《平章記》十餘卷。

2、浦源:(公元1344~1379年待考),字長源,號海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明朝畫家。

3、浦鉉:(公元?~1534年待考),字汝器;山東文登人。著名明朝大臣。

4、浦鏞:(生卒年待考),字廷用;上元人(今江蘇江寧)。著名明朝監察御史。明成化年間擢升建寧知府,以清廉節儉為治,人們很景仰它。

5、浦南金:(生卒年待考),字伯兼;嘉定人(今江蘇嘉定)。著名明朝唐府教授。

6、浦起龍:(公元1679~1762年),字二田,號孩禪,自署東山外史,晚號三山傖父,時稱山傖先生;江蘇無錫上福鄉前澗村人。著名清朝時期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