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姓的來歷和歷史有哪些?杭姓的名人歷史都有誰?

杭姓的來歷和歷史有哪些?杭姓的名人歷史都有誰?

百家姓杭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杭起源、杭姓的來源熟悉嗎?杭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杭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杭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杭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杭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亢父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戰國策·齊策》的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貴族受封于軍事要地亢父(今山東濟寧),世稱其為“亢父”。據古籍說:“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

在亢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亢父氏,後以通假字分衍為單姓亢氏、伉氏、抗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三伉之後,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三伉氏,春秋時衛邑也。抗氏,魏國三伉大夫之後,後有抗喜為漢中太守。”三伉,在今河南省鶴壁市滑縣沙店一帶。據典籍《說文解字》中的註釋,古代“杭”、“抗”、“亢”、“伉”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的後裔子孫以居邑名稱為姓氏,分別有稱抗氏、杭氏、亢氏、伉氏者,四氏同宗同源。東漢時期,泰山太守杭徐任職中郎將,因討伐平亂著功,榮封為“東鄉侯”(今浙江餘航),定居於雲陽西鄉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杭徐本姓抗,後改為字面文雅的杭氏,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氏,世代稱杭氏至今。這在史籍《姓苑》中記載:“望出丹陽,漢有長沙太守杭徐。”在唐末五代時期,天下兵革肆起,杭徐的後人為了避亂,又從雲陽遷至餘杭泊水灣。

到了宋朝慶曆年間(公元1042~1048年),天下趨定,杭徐伯的後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杭欽訓跋山涉水輾轉抵丹陽郡(今江蘇鎮江),再返回歸先人舊地,仍定址於新埭村,此後在新埭村繁衍壯大,分播四方,稱雲陽杭氏。故而,杭氏族人多尊杭徐伯為杭氏的得姓始祖。

該支“伉假抗改杭”之杭氏,正確的姓氏讀音仍作kàng(ㄎㄤˋ),今音訛為háng(ㄏㄤˊ)是否妥確,則有待更嚴謹的姓氏學專家和音韻學專家進一步考證。

3、源於姒姓,出自大禹的庶支後代,屬於以國名改字為氏。 杭氏源於國名。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夏禹完成治水工作後,剩餘和留下來不少舢板、船隻,把九州內所有的船隻統統交由庶子管理,封國於浙江滂水之地,其地即稱“餘航”。在典籍《禹貢》中記載:“餘航,揚州之域。宋鼂無咎曰:左浙江,右具區,北大海,南天目。”在典籍《唐韻》中也記載:“杭,與航同。方舟也。”

其後世子孫有人將“航”字的“舟”偏旁抹掉,安之以“木”,從此便以“杭”為姓氏,稱杭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黑龍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哈勒斌氏,源出蒙古新巴爾虎氏族,世居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alb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哈勒斌氏多冠漢姓為杭氏。

⑵.蒙古族杭津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angg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杭津氏後多冠漢姓為杭氏。

⑶.蒙古族杭噶坦氏,亦稱杭阿覃氏,世居羅和邁蘭(今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草原東北部與遼寧交界處)。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Hanggata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杭噶坦氏多冠漢姓為杭氏。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杭佳氏,亦稱杭錦氏,滿語為Hanggiya Hala,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杭氏。

⑵.滿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滿族自稱其為以地為氏,滿語為Janggiya Hala,世居章佳(今遼寧新賓老城章京河畔)、長白山俄穆和都魯(今吉林敦化)、費雅郎阿(今遼寧新賓)、馬爾墩(今遼寧新賓上夾馬爾敦村)、宜漢阿拉(今遼寧新賓)、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有蒙古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蒙古族章佳氏世居扎魯特、歸化城、土默特。後多冠漢姓為杭氏、張氏、尹氏、章氏、車氏、英氏、寧氏等。

⑶.滿族完顏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完顏部,以部為氏,金太祖建國後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王甲部,滿語為Wanggiya Hala,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區)、訥圖(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喀拉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杭氏、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等。此外,蒙古族、錫伯族也有完顏氏,乃金國時期女真族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氏。

6、源於維吾爾族,高昌回鶻王火赤哈兒的斤之後,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二)杭姓始祖是誰?白杭姓是誰的後代?

杭徐伯。杭氏發祥之地為丹陽郡(安徽省宣城一帶)。杭氏源於國名。據《姓氏考略》載,夏禹治水後,把九州內所有的船隻統統交由庶子管理,封國於浙江餘航。其後世子孫將“航”字的舟邊抹掉,安之以木,從此便以“杭”為姓。東漢時,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職中郎將,因討伐平亂著功,榮封為“東鄉侯”(封地在浙江餘航),杭徐伯乃成為杭姓始祖。定居於雲陽西鄉的新埭村(全州杭甲村)。杭徐伯的後人為避五代兵革之亂,又從雲陽遷至餘杭泊水灣。宋慶曆年間,天下趨定,杭徐伯的後人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欽訓跋山涉水輾轉抵丹,迴歸先人舊地,仍定址於西鄉的新埭村。故杭氏後人尊杭徐伯為杭姓的得姓始祖。

(三)杭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杭姓祖籍在哪裡?

杭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八十三位門閥。

關於杭氏起源的說法,最早和大禹治水有關。相傳夏禹治水時來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大會天下諸侯。治水大業完成後,那裡留下很多船隻,他把這些船隻交給他的一個兒子管理,並將他封在全航這個地方,建立了餘航國(今浙江餘杭)。後來,其子孫就將“航”去舟加木寫成“杭”,並自稱為杭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杭氏一族。

在古代,杭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於丹陽郡。杭氏族人落戶丹陽後,杭寅正的四世孫外徙杭柳茹,九世孫杭誠徙居榨上(今江蘇延陵杭甲村),十四世孫杭鑑九卜居華甸。此外,杭氏宗人不忘先人創業之艱,構宗祠以敬祖。修家乘以聯代。自明朝後期至民國三十二年曾輯譜十三次。

東漢時期,泰山太守杭徐伯任職中郎將,因討伐平亂著功,榮封為“東鄉侯”,封地在浙江餘航,杭徐伯乃成為杭姓始祖,後定居於雲陽西鄉的新埭村(今全州杭甲村)。杭徐伯的後人為避五代兵革之亂,又從雲陽遷至餘杭泊水灣。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該支杭氏族人都以安徽、浙江為聚居之地。後隨著戰亂等原因,逐漸向沿海其它地區遷徙。當今杭氏主要分佈在我國東南和東北地區。

如今,杭氏族人在丹陽群居村落為全州杭甲,延陵杭甲、柳茹,開發區華甸,陵口下柵口、司徒東王和雲陽鎮等。

(四)杭姓郡望在什麼地方?杭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丹陽郡: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丹陽縣而名。漢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轄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江蘇南京市、鎮江市句容市、常州市溧陽市,浙江杭州市臨安區於潛鎮及以西、湖州市安吉縣,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西晉太康二年(281年)郡治移治建鄴(今南京市)。轄建鄴縣、秣陵縣、江乘縣、江寧縣、丹楊縣(今安徽當塗)、永世縣(今屬江蘇溧陽)、溧陽縣、湖熟縣、句容縣、於湖縣(今屬安徽當塗)、蕪湖縣等縣。

2、餘杭郡:本來是秦朝的會稽郡所管轄的餘杭縣。東漢的時候又隸屬於吳郡。南朝陳國在此設定錢溏郡,隋朝的時候改名為餘杭郡。其時轄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內杭山一帶,有餘杭山,地近太湖。

堂號

1、餘杭堂:以望立堂。

2、丹陽堂:以望立堂。

3、東鄉堂:東漢時期有個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當宣城長,把山林中的蠻夷全部遷到縣城附近當農民,境內遂無盜賊。後來他升為中郎將,因攻破泰山的盜賊,被封為東鄉侯,遷長沙太守。杭氏因以“東鄉”為堂號。

(五)杭姓家族名人有哪些?杭姓歷史名人簡介

1、杭淮:著名明朝中丞。廉明平恕,以志節著稱,與其兄杭濟並負詩名,著有《雙溪集》。

2、杭雄:著名明朝都督同知。鎮守寧夏,為正德、嘉靖年間西北名將。

3、杭世駿: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著名清朝學者。清朝雍正年間舉人。博覽群書,擅長詩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經》、《二十四史》,纂修《三禮義疏》。著有《石經考異》、《史記考異》、《漢書疏證》、《道古堂詩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