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習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習起源、習姓的來源熟悉嗎?習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習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習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習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習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國名,出自春秋時期習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左傳·杜預注》記載,習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少習是一個地名,在析縣(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古有白羽城)東之武關。諸侯國習國覆滅後,習國人以國為氏,稱為習氏。
習國滅亡後,在其公族子孫以及國民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習氏。到了東漢時期,漢孝和皇帝劉肇在章和二年(公元88年)淮陽(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為陳國,敕封西平王劉羨為陳王,同時給劉羨配任的陳國宰相就叫作習響。習氏族人多尊奉淮陽人氏習響為得姓始祖。
在史籍《風俗通》中記載,“習為古國名,漢代有習響,曾為陳相。”
2、源於國名,出自西漢時期大臣息夫躬,屬於以避難改姓為氏。
在夏、商時期,在今河南息縣之地就有一古息國。周武王滅殷商之後,在十三年(公元1122年),大封姬姓侯爵,將周文王第三十七子羽達封在古息國之地,稱息侯,建有息國。
息國曾強大一時,兵強馬壯,號稱千乘之國,在春秋時期,息國北結齊、鄭、魯等大國,專門南抗楚國,後息國內亂,國勢急劇衰敗。公元前680年,楚軍終於攻破息國,兵滅了其國,國地成為楚國的息縣。
息國滅亡後,其王族後裔以及國民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息氏,世代相傳至今。到了西漢王朝時期,息氏族人中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叫息夫躬。
息夫躬,字子微,河內河陽人(今河南焦作市孟州)。息夫躬是著名的西漢末期大臣。他早年為博士,在西漢末期漢哀帝劉欣執政時期(公元前6~2年),他與皇后之父孔鄉侯傅晏、汝南太守孫寵關係密切,且交遊甚廣。後擢升位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封宜陵侯。
息夫躬性格耿正,曾數次上書言事,議論無所避,眾畏其臼,見之側目。他還曾建議修繕京師長安的水利設施,增廣灌溉,利通漕運。後因與丞相王嘉政見不合,遂被免官就國(今江蘇 江都宜陵鎮),後被誣陷“悖汙朝綱”之罪入獄冤死。
在息夫躬被捕入獄後,其後裔子孫為避牽連之禍,四散遷逃,其中有改原姓的諧音字“習”為姓氏者,稱習氏,世代相傳至今。
3、源於官位,出自宋朝時期官吏習學公事,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習學公事,原為五代時期後周政權設定的官位,隸屬於中書門下省,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後,在中書門下省設立了五個基本的衙門,稱作五吏房:一是總房,又稱孔目房;二是吏房,三是戶房,四是兵禮房,五是刑房。這五個部門綜管處理所有的文書事務。
到了北宋神宗趙頊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重新設定“檢正五房公事”一名,總管兵監督五房吏各項事務,該官員又稱“都檢正”。為此,在五房吏各置“檢正公事”二人,各自掌管本房事務,簡稱“檢正”。
所有的“都檢正”、“檢正”皆由京官充任,已經被皇帝選定為充任者,就叫做“習學公事”,然後經由吏部稽覈之後,分派至相應崗位進行見習,待前任“都檢正”、“檢正”離任後繼任,其後便稱“都檢正”或“檢正”。如若在任的“都檢正”或“檢正”處於重大國事期間而一直不離任他調(如大規模戰爭、大範圍自然災害、持續宮廷內亂等),可憐的“習學公事”就一直在崗“見習”,不得他調。
到了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對朝廷職官制度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史稱“元豐改制”。期間,廢除了“都檢正”、“檢正”之官稱,其職能分歸“中書舍人”、“給事中”、“尚書左司郎”、“尚書右司郎”,但“習學公事”之稱仍舊保留。到了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又重新恢復“檢正諸房公事”二人,第二年又廢除。到了宋紹興二年,再重新設定“檢正”一名。
4、源於官位,出自明時期官吏教習,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教習,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教育諸王子而專門設定的官員名稱,後成為官學教師的官名。其職能在史籍《明史·職官志》、《清通志·職官略》中皆有詳細記述。
(二)習姓始祖是誰?習姓是誰的後代?
習響。習姓的得姓是以國為姓。根據《風俗通》記載,習是一個古國名,漢代有習響,曾出任陳相。而《左傳·杜預注》上記載,習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少習原是一個地名,在折縣東之武關,望族出自襄陽。古代有諸侯國習國,習國被消滅後,其國人才以國為氏,而稱為習氏。古代的習國,所在地就在現在的陝西省丹鳳縣武關附近少習山一帶。望族居於東陽郡,即今天的浙江省金華市。習氏後人尊習響為習姓的始祖。
(三)習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習姓祖籍在哪裡?
明朝嘉靖年間村裡出了個博學多才的教書先生襲勖才改姓“襲”的。關於襲勖改姓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說襲勖教育出的學生中有四人中了進士,同朝為官。皇帝為了嘉獎他為國培養出了棟樑之材,特賜龍袍召他進宮見駕。 見駕之中,皇帝隨便問他是姓哪個“xi”字,襲勖雖然滿腹經綸,可見駕還是第一次,不免緊張,便雙手搓起了龍袍,未能及時回答。 搓著搓著,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龍衣之襲”;另一種說法是,襲勖棋藝高超,皇帝召他進宮之後,經常與皇帝對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樹下瞌睡。皇帝怕他著涼,便脫下自己身上的龍袍為他披在了身上。 襲勖醒後,為感皇恩,便改姓為龍衣之“襲”了。
襲勖最後被賜為“教諭”。所以章丘縣誌和鄉人都習慣稱他為“襲教諭”。現在,據襲氏族譜統計,襲姓已繁衍至章丘多個村莊及省內多個縣份與東北三省各地。
習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約810653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068%左右,習姓在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二位。
(四)習姓郡望在什麼地方?習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堂號
1、中和堂:以望立堂
2、東陽堂:以望立堂
3、襄陽堂:以望立堂
4、忠烈堂:蜀漢時有習珍,為零陵都尉。孫權襲殺關羽,習珍於零陵孤軍抗吳。孫權派使者來招降,習珍大義凜然地說:“請回去告訴碧眼兒,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最後因糧絕,援兵不到,便拔劍自殺報國。
郡望
1、東陽郡:相當今浙江省金華地區,靠近福建。
2、襄陽郡:相當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帶。
(五)習姓家族名人有哪些?習姓歷史名人簡介
1、習鬱:字文通,襄陽人,封襄陽侯,融子。初為侍中。他隨漢光武帝劉秀駕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轄地),兩人共同夢見蘇嶺山神,劉秀因他有功,封為襄陽侯。
2、習鑿齒:字彥威,襄陽(祖籍湖北襄樊)人,東晉史學家。
3、習闢韁:(生卒年待考),晉朝著名將領,驃騎從事中郎將。
4、習經:(生卒年待考),字嘉言,號寅清居士,自號尋樂翁,新餘人。著名明朝文學家。公元1424年前後即明成祖永樂末前後在世。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舉進士第。以試黃鸚賦稱旨,擢授編修。官終詹事府詹事。經文結構有法,詩工七言長句。有尋樂文集二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