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什麼意思?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顧名思義,它是屬於冬季的節氣。太陽到達黃經285°。按古代以北斗星判斷節氣的方法,鬥指戊為小寒。這個時候冷氣積久為寒,所以就叫小寒。那小寒的民間習俗是什麼?小寒有哪些講究?小寒節氣有什麼忌諱嗎?一起來看看~
一、小寒的民間習俗是什麼?小寒有哪些講究?
1、吃菜飯
“吃菜飯”是我國古時候南京地區小寒時節的一種食俗。“菜飯”,有的地方叫“鹹飯”,有的地方叫“鹹碎飯”,是我國民間的一種特色美食,由菜餚與主食結合在一起,製作方便,味道鮮美,頗受百姓好評。菜飯的形成與發展,是我國古人在勤儉節約的風俗之下產生的。
古時候,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每到小寒時節,一般都會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菜飯吃,十分香鮮可口。並且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2、探梅
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3、冰戲
我國北方各省,人冬之後天寒地訴,冰期十分長久,動輒從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間,河面結冰厚實,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馬拉,或由狗牽,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撐船般划動,推動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區,大多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宋史》有:“故事齋宿,幸後苑,作冰戲。”《欽定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有:“西華門之西為西苑,榜曰西苑門,入門為太液池,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倚晴閣雜抄》中關於北平舊時風俗,寫有:“明時,積水潭嘗有好事者,聯十餘床,攜都籃酒具,鋪截銳其上,轟飲冰凌中,亦足樂也。”
4、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由於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之意。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漢應劫《風俗通。義》雲:“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己息,藉此遊樂一番。自周代以後,“臘祭”之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5、吃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6、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7、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8、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二、小寒節氣有什麼忌諱?小寒忌做什麼事情?
1、忌不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冬季,天氣乾燥寒冷,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加強冬季的身體鍛鍊,比如晨跑、跳繩、打球等,非常忌諱居家室內,不加強身體鍛鍊,否則就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感冒等現象的發生。
2、忌瑣事勞神
小寒時節已經進入數九寒冬,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以在這個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
因此,這個時節忌諱為瑣事勞神,特別是老年人,儘量要在精神上靜神少慮、暢達樂觀,心態平和,增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