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姓,較為常見的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四位。那麼姓氏馬姓的由來歷史是什麼?馬姓的來源和起源歷史有哪些?馬姓是由什麼改姓來的?話不多說,接下來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給大家介紹下姓氏馬姓的來源歷史。
一、姓氏馬姓是怎麼來的?馬姓的來源和起源歷史詳解
1、出自趙奢的封地馬服
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出自嬴姓。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後來,馬服氏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稱馬氏。該支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逐漸遷往各地,世代相傳至今。
2、出自西域
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3、出自馬步指揮使
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4、出自回族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姓,回族中馬姓很多,主要與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皇帝賜姓,回族又不似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系,而是可以自由選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術家鄭和,本姓就是“馬”。
5、出自清代馬佳氏
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我國東北聚集著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當今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6、出自他姓改馬姓。
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7、出自子姓
子姓。商代王室子孫經常稱子某,卜辭中子馬條目很多。
8、出自西周官位馬質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馬質,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馬質,是西周時期設定的官位,專職掌管馬匹的徵收,並負責檢驗馬匹的質量。在典籍《周禮·夏官·馬質》中記載:“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在馬質的後裔子孫中,把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馬質氏,後來簡化為單姓馬氏,世世代代相傳至今,也是歷史久遠古老的姓氏之一。
9、出自春秋官位巫馬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吏巫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巫馬,是春秋時期楚國設定的一種官位,專門負責給馬匹治病。古代,巫、醫同義,因此稱巫馬。在典籍《周禮·地官·巫馬》中記載:“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就相當於今天的獸醫。在巫馬的後裔子孫中,把先祖官職稱謂拿來作為為姓氏者,稱巫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巫氏,皆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10、出自兩週官位司馬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至秦、漢時期官吏司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馬,傳說是由遠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設定的官稱,商王朝時期的馬正之官職,在西周時期發展改良為司馬,全稱為“夏官司馬”,俗稱“大司馬”,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對外的諸多軍事事務。在典籍《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記載:“司馬,謂總武事也。”在司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馬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11、出自漢朝大司徒馬矢氏改姓
源於改姓,出自漢朝大司徒馬矢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改姓為氏。漢朝有個大司徒叫馬宮,他本為複姓馬矢氏,後馬宮以仕學名揚,遂省文去“馬矢”中的“矢”而改單姓馬氏,其後裔子孫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