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的起源來源於什麼?胡姓起源地又是在哪裡?如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接下來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給大家介紹下百家姓胡姓起源來源歷史。
一、胡姓的由來是什麼?胡姓的起源來源傳說有哪些?
1、源於姚姓和媯姓
出自舜帝姚重華的33世嫡長孫的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媯滿受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建有陳國,候爵,胡公滿因此又稱陳公滿、陳胡公、胡公滿。胡公滿後裔有以其諡號為姓者,一說胡公並非諡號,而是生前就稱胡公,胡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城(今有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公是尊稱,後人以先祖早期封地為氏為胡姓。陳國王族後裔及國人多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胡氏。
源於媯姓,出自戰國時期齊國齊宣王之弟後裔胡毋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複姓胡毋氏,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胡母氏,得姓於戰國時期齊宣王田闢疆執政之時,距今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周慎靚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其後封其弟田嬰於毋仰(即母鄉、古無鹽邑,今山東東平),田嬰後成為齊國的相國,遂“遠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後裔子孫多有稱胡毋氏者,繁衍發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後裔族人在戰國後期至秦、漢朝時期分衍為三個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時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朝時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晉朝以後,胡母氏漸漸省文簡化為單姓胡氏。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氏,因此複姓胡母氏所傳日漸減少,這是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2、源於官位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官吏胡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胡史,亦稱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設施的官位,專職掌管君王貴胄的餐飲,以及祭祀大典的犧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後裔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
3、源於歸姓
源於歸姓,出自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歸胡國,史書又稱妢胡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西周初期分封的歸姓諸侯國。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被迫四處播遷。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東部一帶地區建立了歸胡國外,大部分歸夷人不願臣屬於商王朝而繼續向南遷徙,其中一支歸夷人遷居於汝陰一帶,並在該地區建立起妢胡國。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記載:“妢胡之笴。妢胡,鬍子之國,在楚旁。”說明妢胡國盛產“美笴”,就是用來製作箭桿的細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歸胡國、妢胡國均被迫參加以楚國為首的諸侯聯盟,結成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參加了楚國與吳國之間的“豫章之戰”,結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軫)在“豫章之戰”後的班師回程中,反而順便吞併了同盟的歸胡、妢胡這兩個小國。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子孫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4、源於春秋末期鬍子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鬍子國,故址在今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一帶地區,是由楚昭王熊壬(熊軫)建立的小諸侯國,無爵位。楚昭王在吞滅了歸胡、妢胡兩個小國後,又吞滅了貀國,然後將其後代遷於汝陰西北的妢胡國故址胡城(今安徽阜陽),轉封其為鬍子國。貀人本無姓氏,就以故妢胡國的國姓“歸”為氏,成為另一支歸氏。九十餘年後的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越王朱勾率軍北上,發動了“滕、郯之戰”,在攻滅滕、郯兩國之後,回國途中又兼併了鬍子國,該國子民便以國名為姓氏,改稱胡氏以念故國。
5、源於商、周時期歸夷族,屬於以國名為氏
歸姓起源於堯舜時代的後夔(封伯、歸伯),其氏族部落原居於河南商丘一帶,後來遭到商王武丁的討伐,歸胡、妢胡兩國被滅後,其國王族子孫多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
源於改姓,其起源頗為傳奇。當年,唐昭宗李曄因避朱溫叛亂,被迫由長安遷都洛陽。他自知此去東都必死無疑,並將遭滅族之災。便和皇后商量,將襁褓中的第十子,託付給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溫在洛陽指使屬下追殺了李曄,又將其9個兒子縊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鄉徽州,住了下來。胡三公作為義父,精心撫養李氏皇家最後一絲血脈。為安全起見,他將“皇子”棄李姓改胡姓,並取名胡昌翼,後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經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後,決定再不踏進官場一步。他從此隱居,閉門專事經學研究,注有《周易專注》,人稱“明經公”。 明經胡氏後人中,為官者少,大多以做學問和經商著稱。最為知名者當數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化名人胡開文和胡適等。“明經胡”又稱“李改胡”。
6、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