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人數在全國排第幾?董姓的起源來源有哪些說法?

董姓人數在全國排第幾?董姓的起源來源有哪些說法?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歷史上也有很多董姓歷史名人,那姓氏董姓是怎麼來的?董姓的由來歷史是什麼?董姓全國人口有多少?接下來跟著易師匯姓名文化網一起來看看。

一、姓氏董是怎麼來的?董姓的起源來源有哪些說法?

1、源於董姓,出自帝舜賜予顓頊後裔飂之子的姓氏,屬於帝王賜姓為氏。相傳,顓頊的己姓後裔中有個人叫飂叔安,史書上亦稱廖叔安。飂叔安有個兒子叫董父,他對龍(馬)的習性很有研究,於是舜帝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侯(今山東定陶),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稱董氏正宗。

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為得姓始祖。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兒子,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周王朝有個大夫叫辛有,辛有的兩個兒子都在晉國任太史,負責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以官名稱為董督。在史籍《左傳·昭公十五年》中記載:“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適晉為大史,籍黶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

這兩個董督的後代世襲晉國史官,一直擔當晉國的太史令,其後裔子孫遂以先祖的官稱為姓氏,稱董氏,世代相傳至今。其中一個叫董狐的,時為晉侯史官,其後代則世代為侯氏。

3、源於地名,出自漢朝時期董澤,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董澤,是古代的一個大湖泊的名稱。在史籍《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古籍中所指的“文喜邑”,就是漢朝時期的“河東聞喜”,即今山西省運城地區,是“千古山西二雄”之一關羽的家鄉,其時有一巨大的溼地地貌,因水中盛產“董蕖”因而稱“董澤”。“董蕖”,就是古人對蓮藕的一種稱謂,在今天山西、陝西地區,菜市場上仍有稱蓮藕為“董菜”者。傳說,董澤曾“浩淼數百里”,後被人類破壞,逐漸成為鹽湖,最後乾涸,消失得無影無蹤,今只留得一個“運城市鹽湖區”的行政名稱。

在董澤周圍生活的住民,很早就有以其居住地名為姓氏者,稱董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己姓,出自顓頊帝之孫子吳回的後裔,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傳說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領以諄耀敦大,光明四海。顓頊任命其為火正,專門管理火。顓頊逝世後,其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俊),帝嚳任命重黎為“祝融”之官稱。後來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遣重黎前去鎮壓,重黎多次鎮壓而不成功,帝嚳大怒,將重黎召回論罪處斬,然後以重黎的弟弟吳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繼續為祝融之官。

吳回有個兒子名終,因為封在陸鄉(今山東平原),所以叫陸終。陸終有個兒子叫參胡,因住董地(今山東濮城),其後裔子孫就以居邑名稱為姓氏,稱董氏,世代相傳至今。

5、源於蒙古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奧矣·毛都氏部落,屬於文化上漢化改漢字姓為氏。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源出漢朝時期南匈奴屠各部奧矣·毛都氏部落,其實是古肅慎民族的一個分支,在東漢時期曾一度改漢姓為胡氏。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奧矣·毛都氏部落的一個分支,逐漸北遷居於大青山一帶原始林區(今蒙古肯特山區),因此被稱為“林中之民”,遼國的契丹族人和後來西夏國的党項族人則稱其為“蒂奇斯族”,金國時期的女真族人稱其為“呼勒都古德”。與古突厥語“奧矣·毛都”的意思一樣,古女真語“呼勒都古德”也是“林木、林中人、森林獵人”之義,後因以為部落名稱和姓氏。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的歷史過程中,奧矣·毛都氏部落以及呼勒都古德氏部落皆成為蒙古兀良哈部落下屬諸部,逐漸成為蒙古族。

6、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董鄂氏,亦稱棟鄂氏,滿語為Donggo Hala,世居董鄂(今遼寧桓仁、寬甸一帶),是滿族著姓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董氏、棟氏等。

⑵.滿族棟佳氏,亦稱董家氏、董佳氏,滿語為Do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董佳城(今遼寧新賓)、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嘉哈(今遼寧新賓夾河村)、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董氏、鄧氏、陳氏等。

⑶.滿族珠格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術虎部,以部為氏,滿語為Juge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內佈列亞河流域)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董氏。

⑷.滿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術虎部,滿語為Juhere Hala,漢義“冰凍”,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董氏、術氏等。

⑸.滿族朱胡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海通猛安朱胡氏族,滿語為Juhu Hala,在明朝時期的漢姓即為董氏。

二、董姓人口主要分佈在哪些省份?董姓人數在全國排第幾?

董姓,中國姓氏之一,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帝。據說顓頊有子名稱,稱氏族居今河南東南的汝河地區。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後任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後分別發展為六個大部落。陸終的第二子惠連,亦名參胡,董姓。惠連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為帝舜豢養龍。帝舜封飂叔安之子於董,稱董父,稱豢龍氏。董父是董姓的得姓始祖。

隋唐時期是董姓發展的高峰,隋唐時期董姓的人特別多。

宋朝時期,董姓大約4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四位。董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董姓總人口的22%。董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北、山東、河南,這四省的董姓大約佔全國董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佈於湖南、甘肅、安徽,這三省的董姓大約又集中了22%。

明朝時期,董姓大約有4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5%,為明朝第五十五位大姓。明朝的浙江為董姓第一大省,約佔董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山東(19%),這兩省董姓大約佔董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西(8.7%)、江蘇(8.1%)、河北(6.8%)、江西(6.3%)、安徽(6.2%)。明清以後遍佈全國乃至海外。

當今董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約佔董姓總人口的31%;其次在雲南、山東、遼寧、浙江、四川、湖北,這六省的董姓又佔了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