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空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空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空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空同,也稱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簡稱。相傳,遠古時期,軒轅黃帝在新鄭稱帝,曾帶人兩次到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治國和養生的道理。到了商王朝的時候,商祖的後代中有分封在空桐之地者,史稱古空桐國。
在空桐國的後裔子孫以及國民中,多以國名為姓氏者,稱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另有一種說法,自古以來居住在空同山的住民中,早就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空同氏,或空桐氏、崆峒氏,後來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2、源於空桑氏,出自商朝大臣伊尹,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空桑,是一個古代地名,在今天的河南開封陳留鎮南部。商王朝的時候,成湯手下有位賢重之臣伊尹,輔佐成湯滅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出生於空桑之中(今河南開封,一說山東曲阜),他後來就給自己的長子起名叫空桑。
後來,空桑的後裔子孫都以空桑為複姓,稱空桑氏,隨著歷史的演變,後來空桑氏族人大多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桑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於官位,出自西周至兩漢時期官吏司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空,最早是由遠古時期少昊所設定的官位,舜帝時期繼續沿用,到了西周時期,全稱作“冬官司空”,是整個周王朝時期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即三公六卿中的六卿之一。
在古代,“司空”一稱在金文中也寫作“司工”。在現存的典籍《周禮》中,有關“司空”部分的記述早就已經遺佚在歷史長河之中了,因此今人對司空之職責許可權範圍是無法詳細瞭解清楚的。不過,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司空”一職有所註釋:“司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罪而行嘗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凡固有大造大疑、諫爭,則與太尉同。”
但要注意的是,《史記》中所記述的是漢朝時期的司空之職,不能完全理解為西周時期的司空的職掌內容,但從中還是能夠大致瞭解到司空的職權範圍。按官職許可權隨著歷史從奴隸制發展到封建制的過程中,職能分工逐漸細化的原則及其規律,可以推測在西周時期,司空的職掌範圍應當比漢朝時期更大、更廣泛,例如,百工之長的“工正”就隸屬於司空管轄,說明司空不止管理營造、百工之類。到了漢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漢成帝劉驁綏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後去“大”稱司空,此後,司空的職能完全改變。到了東漢時期,又一度恢復大司空之稱。
到了隋、唐、宋時期,司空為三公之一,地位十分崇高,但僅為虛銜而已。在歷朝歷代之司空、大司空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空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空氏、司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子姓,出自周王朝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二)戈姓的始祖是什麼?戈姓是誰的後代?
得姓始祖空桑 。
(三)戈姓氏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戈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空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八十四位門閥。空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空氏由歷史上的複姓空桑所改。相傳商代初年的賢臣伊尹出生在空桑(今河南開封,或認為在山東省曲阜一帶),其子名空桑,其後代中就有以伊尹的出生地為姓氏,稱為空桑氏,後簡化成空氏。另一種認為是由空同(也稱為空桐)所來,商代子姓祖先契(傳說契是黃帝的後裔),有後代封在空桐,其子孫就以國名為姓,稱為空桐氏,再後來,簡化成了空姓。空氏望族居住在宮邱郡(今址在山東省淄博市北部。也有說在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的。)、頓邱(今河南省境內)。
(四)戈姓郡望堂號有哪些?戈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宮邱郡:古老的郡治,據史籍《郡望百家姓》的記載,在今山東省淄博市北部一帶地區。
2、營邱郡:今河北易縣。戰國時期營邱郡為燕國的下都。隋開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置易州,隋開皇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降置易縣,上屬易州。五代時期屬後晉政權,後晉開運三年(丙午,公元946年)至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屬遼國。宋宣和四年(壬寅,公元1122年)改屬武遂郡,宋宣和七年(乙巳,公元1125年)復歸遼國,改屬高陽軍。金天會十一年(癸巳,公元1133年)歸屬金國。元太祖八年(癸酉,公元1213年)屬順天府。明朝時期沿襲不變。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公元1733年)由縣升州,領淶水、廣昌(今河北淶源)兩縣。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降州為縣,抗日戰爭時期先後設易滿徐縣、定易淶縣、易縣、龍華縣。民國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恢復易縣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3、頓邱郡:亦稱平昌郡,據《宋書·州郡志》記載:“頓邱,二漢屬東郡,魏屬陽平,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分淮陽置頓邱郡,縣屬焉。”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縣。南朝時期的宋國將頓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治所在頓邱,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區。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為澶州治所。
堂號
1、宮邱堂:以望立堂。
2、頓邱堂:以望立堂。
3、平昌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