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來源和歷史有哪些?曾姓的名人歷史都有誰?

曾姓的來源和歷史有哪些?曾姓的名人歷史都有誰?

百家姓曾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曾起源、曾姓的來源熟悉嗎?曾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曾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曾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曾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曾姓由來是什麼?

1、曾姓起源於姒姓

黃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據說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當時的舜帝就賜予禹姒姓。發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將帝位禪讓給禹。禹的兒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國號夏后氏。

夏朝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建立鄫國。古代習慣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實力並不強大的鄫國曆經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

曾姓長久以來,一脈傳自禹的後裔太子巫,名副其實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無二曾”的說法。

2、少數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滿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絕大部分的父系是漢。

(二)曾姓始祖是誰?曾姓是誰的後代?

(三)曾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曾姓祖籍在哪裡?

曾姓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蘭陵縣西北一帶。 先秦時期,逃至魯國的曾姓後代在魯為官,並且就此繁衍生息下來,同時向四周地區播遷,使曾姓族人遍佈于山東、河北等地。

秦漢期間,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稱,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宗聖”。 曾參長子曾元八世孫曾樂,曾為西漢山陰縣都鄉侯,曾樂之子渙有二子:旃、光。光的四世孫頊家望於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是為扶風房,其二子玉、昌分別徙於冀州(治今河北省冀縣)、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秦漢時,由於戰亂等原因,曾姓從原本活動的山東、河南一帶,遷移進入了河北、湖南、陝西、江西、廣東等省。

曾寶之孫曾據,因避西漢末年王莽之亂,率宗族千餘人自山東舉族南遷至廬陵縣吉陽(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古縣鎮),是為吉陽房,廬陵則成為曾氏旺族中心,也是中國曾氏第二發脈地,曾氏祖地。曾據有二子:闡與瑒(瑒)。曾闡的五世孫曾丞有三子:珪、舊、略。略居撫州南豐(今江西省廣昌縣東),為撫州(治所在今江西省臨川市西)房。曾闡的十世孫曾震忽避亂徙居韶州(治所在今廣東省韶關市南)為陸豐,為韶州房,曾珪之子曾永,徙居虔州(今江西贛州市),其十一世孫曾通則徙居交州(今廣東省廣州)。

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連年戰亂頻仍,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之中,加之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所以曾姓在此期間也大量進入南方諸省,其一支徙居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尚有幾支分別遷居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吳郡(治今江蘇省蘇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南陽(今屬河南省)、江夏(今湖北省鄂城)、襄陽(今屬湖北省)等地。從而在唐朝之前就已形成曾姓遍佈中國,名人不斷湧現,家族勢力日漸壯大的局面,逐漸成為中國著名的大姓之一。

盛唐時期,社會安定,宗族發展速度加快,擴張、播遷亦為時尚。唐末,曾姓有入遷福建者。至宋末,由於戰亂,外族入侵,曾姓又幾度遷移。元明清時期,曾姓已播遷於各地。

(四)曾姓郡望在什麼地方?曾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魯郡: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相當今山東曲阜、滕州市、泗水等縣地。晉改為魯郡。

2、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

3、廬陵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石陽(今江西省永豐縣,也就是吉水東北地區),三國吳移治高昌(今江西省泰和西北)。相當今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4、魯陽縣: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省魯山縣。

5、武城郡:所在今山西省吉縣。

堂號

1、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1)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3)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複習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2、武城堂:曾氏源出姒姓。夏帝少康封小兒子曲烈於鄫(在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建立鄫國,滅國後太子巫逃往魯國,後稱之武城。 [5]

3、追遠堂:取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人曾參“慎終追遠”之意。

此外,曾氏的主要堂號還有:“魯陽堂”、“敦本堂”、“宗聖堂”、“守約堂”、“養志堂”、“若文堂”、“武城第”。等。

(五)曾姓家族名人有哪些?曾姓歷史名人簡介

1、曾點: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人。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

2、曾子:即曾參,春秋末期魯國南武城(今屬山東省),孔子弟子,以孝著稱,被後世儒家稱為“宗聖”。

3、曾譚:漢代泉陵人。推舉為孝廉,拜官為尚書郎。有文韜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4、曾玉:曾參十三代孫二支曾頊的長子、曾嘉的孫子,扶風(今陝西省興平東南)人。拜官漢御史大夫。

5、曾延世:(841—923),為曾參三十六世孫,曾隱之五子,為曾氏龍山衍派始祖。自幼受慈母諭訓,天資穎悟,十四歲時中二甲進士,出任光州刺史。

6、曾文辿:後梁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7、曾延世:(841—923),為曾參三十六世孫,曾隱之五子,為曾氏龍山衍派始祖。自幼受慈母諭訓,天資穎悟,十四歲時中二甲進士,出任光州刺史。

8、曾文辿:後梁雩都人。天文、讖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9、曾從龍:(1175—1236年)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字君賜,初名一龍,號雲帽居士。北宋昭文館大學士曾公亮四世從孫。贈少師諡號,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學鄉賢祠。遺作有《曾少師詩文集》。

10、曾魯:明朝時新淦人,官拜禮部侍郎,著有《大明集禮》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