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帶大家瞭解下,關於羅姓起源歷史及其他相關的知識,羅姓的來源起源是什麼?羅姓的始祖和羅姓家族遷徒分佈情況,讓你對羅姓家族起源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一)羅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羅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 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羅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羅氏,是兩週時期的一種官職,專職掌管天下鳥、禽的捕捉與飼養,以供王公貴族欣賞和食用。 在為衛懿公飼養鶴照料仙鶴的羅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羅氏,世代相傳。
3、少數民族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羅氏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魏書·官氏志》中記載北魏孝文帝時,推行漢化政策,下令將鮮卑族姓氏改為漢姓,其中叱羅氏、破多羅氏皆改成漢姓羅姓。
●源於蒙古族,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或漢化為氏。有一部分羅姓蒙古人就是漢化的結果。另外,明朝政府對蒙古族實行同化政策,提倡蒙古人改用漢姓,並對蒙古人賜以姓名。如有克羅俄領佔者賜姓羅,名秉忠。
●西域斛瑟羅後裔姓羅氏。《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辯證》裡都有唐代時“斛瑟羅氏,改為羅氏”的記載,《唐書·突厥傳》稱:斛瑟羅為西突厥可汗,聖歷二年(699年)時因被突騎施首領烏質勒所追,率部人六七萬內遷,後死於長安。斛瑟羅的後裔則逐漸漢化為羅氏,這就是西域羅氏的由來。
●源於滿族,屬於以漢化改姓為氏。滿族八旗姓中愛新覺羅、薩各達氏、羅佳氏、鄂穆綽氏等後裔均有改姓為羅者。土族中的羅姓是土族羅古爾氏漢譯過來的。
●源於苗族,出自明朝時期西南地區苗族,屬於漢族融入苗族化為氏。
●源於布依族,出自春秋時期古羅國後裔,屬於以國名漢化為氏。布依族羅氏為古羅國後裔,羅國被楚武王熊貲強行遷到今湖南汨羅地區,國人以原國名為姓氏,稱羅氏。在汨羅地區那裡定居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中一支越過羅霄山脈到達了江西地區。後來,這支羅國族人又從江西輾轉遷徙到廣西地區,成為今天的布依族。唐朝時期,西原蠻首領就姓羅,當時的西原地區在今廣西左、右江流域。
●源於彝族,出自貴州水西彝族,屬於以漢化改姓為氏。 貴州水西彝族“安氏,其先曰濟火,本姓羅氏”。據今貴州彝族當地人說,其先為烈顯族源的蘇納、義隴家支,後世子孫由於分遷五個不同的地區,而有了五個姓氏,其中有一支遷到大方城東瓜林而姓羅。又有彝族俄母氏漢姓為羅。
●源於土家族。楚滅羅國時,有一部分羅姓人不願臣服楚國,便和盧、庸遺民一起向西越過神農架,進入川東,定居閬中,成為“板楣蠻七姓”之一。板楣蠻為古代巴人的一支,因曾使用“虎皮衣楣”的武器而得名。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漢高祖“復除民羅、樸、昝、鄂、度、夕、龔七姓不供租賦”。《後漢書·南蠻西夷列傳》記載了板楣蠻為漢高祖劉邦立國立有汗馬功勞,而被免去租賦之事。
●源於瑤族。
(二)羅姓的始祖是什麼?羅姓的祖先是誰?
顓頊的孫子祝融氏的後裔。“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記載,鄢、鄶、路、逼陽、禹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祝融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並,於原地建立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就以國名“羅”為氏,尊顓頊為始祖。
(三)羅姓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羅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羅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於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後裔。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公元前690年,羅國(河南羅山)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週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公安部2007年4月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羅姓仍排中國第二十位人口大姓,在當今14多億中華漢族人群中,羅姓人佔0.85%,總人口約1032萬之眾。四川是羅姓人口第一大省,佔羅姓總人口之20%,約210萬,佔省總人口數之2%。 [2] 據《中國百家姓書庫》公佈,羅姓在全國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人口占全國0.86%。
《中國人名大辭典》載羅姓歷代名人196人,佔全國總名人數之0.43%,排居第53位。著名的羅姓名人有羅隱、羅貫中、羅聘、羅振玉、羅亦農、羅瑞卿等。
(四)羅姓郡望在什麼地方?羅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豫章郡:漢高帝置,王莽稱“九江”屬揚州。時戶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二。豫章是羅姓的嫡傳正嗣,當年我羅姓始祖漢大司農羅珠公領族人為避禍遷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始有豫章堂,繼而開支散葉,羅姓後人遷徙湖南、福建、廣東、浙江、山東、山西等地,成為一大族。千百年來豫章堂一脈名人輩出,羅姓一族更加得以光耀,小說家羅貫中,畫家羅牧,南宋學者羅願,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大儒羅從彥,明三狀元郎:永豐羅倫、吉水羅洪先、紹興羅萬化等等全國各地羅氏人生輩出。
2、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
3、長沙郡:周朝即有該地,戰國時期楚國始建郡,秦滅楚後承之,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其時轄地在今湖南省東部、南部一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全州市、廣東省連縣、陽山縣等地。西漢改郡為長沙國,東漢仍改回為郡。
4、齊郡:在山東濟南,古稱齊郡、歷城。有一支羅姓族人從河南沿黃河而下,魏晉南北朝時,逐步發展成大姓,隋末與湖北襄陽等羅姓族人共同參與十六姓興唐的戰爭,其代表人物有的封王,如燕王羅藝(正一品),有的封國公,如郯國公羅仕信(從一品),有的封侯,如左驍衛將軍、上柱國(正二品)安山縣侯羅君副(據周紹良藏拓本);詡衛神羽大都督羅端(據北京圖書館藏拓本);果毅將軍羅承先(從二品,據周紹良藏拓本);開國縣公羅君預(從二品,據古文獻室藏拓本)等。而歷城所在地——齊郡,在唐·林寶編的《元和姓纂》中列為羅氏首郡,發展成羅姓的郡望。
5、河東郡:由少數民族改姓為主而成的羅氏郡望。
堂號
1、尊堯堂、豫章堂:羅氏郡望豫章。宋朝時候,豫章人羅從彥是大儒陳頤、程顥的再傳弟子。他謹慎地遵守老師的教訓,隱居不願做官,傳朱熹的理學,著有《尊堯錄》。人們稱他“豫章先生, 清朝人廖紹朱在《羅氏族譜序》中雲:“羅氏之先系出周之羅國,厥後子孫以國為姓。漢大農令懷漢公(即珠公)肇遷豫章,世為豫章羅氏。”民國學者羅元鯤考證,羅珠“實為羅姓鼻祖,分佈天下者皆其後也”,故豫章為羅姓郡望。豫章堂號源此。
(五)羅姓家族名人有哪些?羅姓歷史名人簡介
1、羅珠:字懷漢,仕漢惠帝,先為“治粟內史”,後改為“大農令”,故世稱為“大農公”,羅珠與灌嬰平定了九江郡。漢景帝時,在南昌一帶置“豫章”郡,建築城堡,並環城廣種豫章樹(樟樹),其後世子孫遂被稱為“豫章羅氏”。
2、羅含(292年—372年), 字君章,號富和,東晉衡陽郡耒陽縣(今衡陽市耒陽市)人,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中國山水散文的創作先驅。
3、羅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4、羅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5、羅適(1029—1101),字正之,號赤城。北宋天聖七年出生於今浙江三門縣城關海遊馬家山,後移居寧海縣溪南羅家村,是北宋頗有影響的水利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北宋名臣”、“浙學先河”、“理學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