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辛姓氏的來源起源是什麼?辛姓氏的始祖和辛姓家族遷徒分佈情況如何?讓你對辛姓氏家族起源各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今天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就帶大家瞭解下,關於辛姓氏起源歷史及其他相關的知識詳解!
(一)辛姓氏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辛姓氏由來是什麼?
辛(Xī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姒姓,由莘(Shēn音伸)氏所改。據《元和姓纂》、《廣韻》等所載,夏王啟封庶子於莘(故城在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建立莘國,其後世子孫以地為氏,稱莘姓。後由於莘與辛音近,遂去艹頭為辛姓,稱辛氏,便產生辛姓。
2、出自高辛氏所改。據《路史》所載,相傳黃帝之後有高辛氏,其後有去高字改為辛姓。
3、出自上古居住在今山東省曹縣一帶的有辛氏的後裔,有以辛為姓的。
4、出自賜姓而來。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賜項氏姓辛,其後皆顯於唐代,此支為天水辛姓。
5、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
①清滿洲人有辛姓,世居錦州。
②清高麗有辛姓。
③清時甘肅碾伯(今青海省樂都)縣土司其孫姓辛,名莊奴。
④今土、藏、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辛姓。
(二)辛姓家族的祖先是誰?辛姓是誰的後代?
啟。父大禹,母塗山氏。夏朝開國君主。相傳禹晚年曾根據以前的先例,做禪讓的姿態,並推舉東夷族的伯益做繼承人,但暗中卻為傳子做準備,竭力為子培養羽翼勢力。大禹薨後,啟不負父望,興兵奪權,一舉攻殺伯益。不久,又興兵滅掉了不服自己,妄圖蠢蠢欲動的同姓有扈氏。剪除異己後,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禪讓制一去不返,世襲制度從此確立。啟建國後,封庶子於莘,其後以封地為氏,因莘辛在古時同音,後去掉草頭,稱辛姓,尊啟為辛姓得姓始祖。
(三)辛姓遷移和人口分佈情況介紹,辛姓分佈在中國哪些省份?
辛姓發源於今陝西合陽,為夏時諸侯,夏傳至桀時滅亡。商時辛姓於史書鮮見,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時受封於長子(今山西省長子),其子孫遂開始在山西落籍。春秋戰國時,晉國有辛俞、辛寥,周國都(今河南省洛陽)有辛有,魯國有辛櫟,表明辛姓在此際已播遷於今河南、山東境內。兩漢之際,辛姓在隴西(今甘肅省臨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別是辛慶忌家族世代顯貴,更為後世辛姓隴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此際還有趙(今河北省一帶)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姓族人已經遍佈北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隴西繁衍的辛姓已經族大人眾,枝繁葉茂,而且高官不斷,數量眾多,辛姓隴西郡望已經形成。
另外,在雁門一帶的辛姓也勢頭很猛,並形成了辛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門郡望。此際,由於隴西郡望的帶動,辛姓在今甘肅蘭州也形成大的聚落。並且頗為輝煌。另外,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頗為興旺,並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當為辛姓入遷江南第一人。隋唐時期,隴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而且勢頭不減,並出現了辛姓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辛茂將。
五代十國至兩宋,辛姓發展出現了新特點,隴西郡望尤在,但已失去往日光彩,在今陝、晉、豫、冀、魯等地辛姓發展迅速,尤其在今山東境內,辛姓繁衍的尤為興盛。隨著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現了更多的辛姓人家,並且已有辛姓入閩。元代,有辛姓遷居新疆。明初,山西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地。明代以後,辛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辛姓繁衍最勝。
清康乾年間以後,河南、河北、山東之辛姓闖關東者甚眾,其中山東辛姓為中堅力量。如今,辛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省為最多,上述四省之辛姓約佔全國漢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九。
(四)辛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辛姓郡望在中國哪裡?
1、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中東部的洮河流域、渭河中上游、西漢水流域,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臨夏州一帶。漢承秦制,三國時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
2、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
堂號
1、雙貞堂:晉朝辛勉,博學,有貞國之操(為國家保持節操)。官侍中,跟著皇帝到了平陽。劉聰要拜辛勉為光祿大夫,叫他叛晉歸劉。辛勉堅決拒絕。劉聰用毒酒逼他說:“你不答應,就要你自殺。”辛勉端起酒來要喝,被劉聰一把拉住說:“算了,我特意試你的。”從此,劉聰佩服他的貞節,給他築了房子,按月給他送米送酒。還有晉人辛恭靖,從小有肚量,有才幹,後為河南太守。羌姚興攻陷河南,俘虜了辛恭靖,羌姚興想請他做官。辛恭靖厲色說:“我寧願做國家的鬼,不做羌賊的臣!”羌姚興把他關到監獄裡三年,結果辛恭靖越獄到晉國。晉帝表彰了他的節操,拜他為諮議參軍。
此外,辛姓的主要堂號還有:“五龍堂”、“隴西堂”、“雁門堂”、“永思堂”等。
(五)辛姓宗祠通用對聯有哪些?辛姓宗祠通用對聯集錦
1、〖辛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宗開莘國;秀毓隴西。――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辛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詩名東漢;詞冠宋朝。――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詩人辛延年,生平無可考,作品存《羽林郎》一首,為漢詩中優秀之作。下聯典指南宋詞人辛棄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人。孝宗時以大理少卿出為湖南安撫使,治軍有聲,仕至龍圖閣待制。性豪爽,尚氣節。雅善長短句,縱橫慷慨,與蘇軾並稱。
免冠悟主;息訟安民。――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狄道人辛慶忌,字子真,初為右校丞,屯田烏孫赤谷城;元帝時,歷官金城長史,張掖、酒泉太守;成帝時,歷官光祿勳、執金吾、左將軍。當時,成帝的舅父王風專權,後因罪降職,槐裡令朱雲上書,要借上方劍斬依附王風的佞臣張禹。成帝要殺張禹時,辛慶忌免冠(去掉官帽)解印綬叩頭求情,張禹得以免死。下聯典指隋代狄道人辛公義,少年時喪父,母親教他讀書,以勤苦著稱。開皇初年,官岷州刺史,全境百姓稱他為慈母。後歷官牟州刺史、司隸大夫。此聯另有一版本下聯第三言的“安”字為“寧”字。
五龍美譽;二虎揚名。――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前涼・辛攀,兄弟五人並有才識,時人謂“一門五龍”。下聯典指漢・辛武賢為酒泉太守,其子辛慶忌拜左將軍,父子皆以勇武聞,時人謂其父子俱為虎臣。
文成生辰;才號五龍。――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辛棄疾。下聯典指隋辛公義。
2、〖辛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共仰稼軒道學;鹹稱起季直言。――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安定民生。一生主張抗金,有《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提出抗金建議,但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長期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其詞多寫力圖恢復國家統千的愛國熱情,風格以豪放為主,慷慨悲壯,筆力雄健,與蘇軾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下聯典指南宋萊州人辛次膺,字起季,政和年間進士,紹興年間官至右正言,極力諫阻議和,忤怒了秦檜,被閒置二十年。孝宗時,被召入朝中任御史中丞,先後彈劾了貪婪的成閔、結黨營私的湯思退、奸佞的葉義問等大臣,直至罷他們的官。他每寫章奏,天下人都叫好。官至參知政事(宰相)、同知樞密院事。兄弟得五龍譽;父子有二虎名。上聯典指前涼・辛攀兄弟。下聯典指西漢辛武賢、辛慶忌父子。
3、〖辛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兄弟得五龍之譽;父子有二虎之名。――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十六國時前涼狄道人辛鑑、辛曠、辛攀、辛寶、辛迅兄弟五人,並有才學,當時人說:“五龍一門,金枝玉昆。”辛攀曾在東晉任大鴻臚。下聯典指西漢狄道人辛武賢、辛慶忌父子。辛武賢在宣帝時官酒泉太守,以勇敢聞名,後兩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父子都被稱為“虎臣”。
紅連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宋・辛棄疾撰辛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句聯。
〖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美備錢田,稼軒列寵;義全子弟,晉史流芳。――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辛棄疾號稼軒居士,有二美妾,一曰“錢錢”,一曰“田田”。下聯典指三國魏・羊耽妻辛憲英有才智,其弟敞與子?L能保身全義,皆出憲英之謀,其事蹟載入《晉書》。
功戰奇方,不讓關張獨步;慷慨大節,寧輸武穆居先。――佚名撰辛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代大將軍辛京果,由於辛京杲英勇善戰,肅宗召問他是:“黥彭關張之流乎?”下聯典指南宋詞人辛棄疾事典。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郭沫若撰辛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郭沫若撰題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公園內辛棄疾祠聯,祠祀南宋詞人辛棄疾。下聯“美芹”,指辛棄疾有《美芹十論》;“悲黍”,化用辛棄疾詞有“莫望中嘆黍離”句。
(六)姓氏辛的家族名人成就簡介, 辛姓家族名人有哪些?
辛甲,西周開國大史。原事商王紂,曾獻紂七十諫,紂不聽,無奈投周。由召公奭推薦,任周大史,受封於長子。曾倡議百官群臣各獻箴言,勸王行善補過。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散文家,祖籍宋國(今河南省),代表作品為《文子》。
辛勝,秦國將軍。秦王政二十年,燕國派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秦派大將王翦、辛勝攻燕,於易水之西大破燕軍。
辛追(前3世紀—前186年),辛勝之女,因與後稱南越王趙陀之關係,為護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漢長沙相利蒼助其抗趙陀,育有一子利豨,是長沙市馬王堆1號墓主人。
辛延年,公元前220年生,著名秦漢詩人。作品存《羽林郎》一首,為漢詩中優秀之作。《樂府詩集》將它歸入《雜曲歌辭》。與《陌上桑》相提並論,譽為“詩家之正則,學者所當揣摩”。
辛武賢,隴西郡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著名漢朝大臣。曾任酒泉(今甘肅酒泉)太守、破羌將軍。
辛慶忌,字子真,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西漢將領。 [23]
辛毗,字佐治,本居隴西(今甘肅臨洮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其先人東遷潁川陽翟。三國時魏國謀士。
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今甘肅境)人。兄鑑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
辛公義,又名辛亞,隋代狄道(今甘肅臨洮)人,憑功勞被授予宣納中士的官職,征討動亂,升遷為掃寇將軍。
辛茂將,隴西狄道人,曾任唐高宗宰相。歷任大理少卿、中書侍郎、侍中等職。
辛雲京,唐代將領,隴右道金城(今甘肅蘭州)人。
辛京杲,蘭州金城(今甘肅蘭州)人,辛雲京從弟,唐朝將領。
辛秘,子藏之,隴西(今甘肅境)人。元和初,歷任湖州刺史、河東行軍司馬、汝州刺史。九年,徵拜諫議大夫,改常州刺史,選為河南尹。十二年,拜檢校工部尚書,代郗士美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昭義軍節度、澤潞磁洺邢等州觀察使。久歷重任,無豐財厚產,為時所稱。
辛君昌,隴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為邛州刺史,後歷任任潤州刺史、魏州刺史。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義(今山西孝義)人,宋初大臣。
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