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童的來源和變遷歷史,童姓的歷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姓氏童的來源和變遷歷史,童姓的歷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童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童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童姓由來是什麼?

1、源自上古。是黃帝的後代。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說話唱歌時,嗓音就象鍾罄一樣宏亮清越,又有音樂的韻味。他的後世子孫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稱童姓。

2、出自胥姓。始自風姓,是赫胥氏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童,他與周朝的權臣欒書、中行偃積怨很深。後來欒書、中行偃受寵於厲公,胥童遂被殺害,他的後人為避仇殺,以祖父名字為姓,改“胥”為“童”,稱童姓。

(二)童姓始祖是誰?童姓是誰的後代?

老童、胥童、董卓。

(三)童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童姓祖籍在哪裡?

關於童姓的來源,是記載於唐人所著的《姓纂》一書:“顓頊生老童,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我國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帝嚳時專司“光融天下”的前後兩位祝融氏――重黎和吳回,便都是老童的兒子。重黎的子孫,是後世的司馬氏;吳回的子孫,繁衍更廣,後世的岑、胡、彭、錢、曹、坐、婁、蘇、顧、溫、董等姓,都是吳回的後代。由此可見,把源自老童的這一家人形容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實在是頂恰當不過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躍於渤海,即今山東省北部地方,然後逐漸向南播遷,到了宋、元之際,終於成為南方各地的一個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門郡(今山西省代縣西北)。這一點,從2000年來童姓人士在歷史上的活動情形,便可獲得瞭解。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童姓人士,是東漢時期山東諸城地方(姑幕)善名傳遍遐邇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兩位名登《後漢書》的“循吏傳”的傑出兒子童恢和童翊。歷史上的童姓飽學高士,真是不勝列舉,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間工於詩詞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說,也是唐朝時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見稱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當時的學者尊稱為“南城先生”。童姓現今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大姓,人數也不很多。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臺灣排第九十七位。

(四)童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童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2、渤海郡:西漢時期從鉅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3、建昌縣:東漢朝時期置建昌縣,隸屬豫章郡,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城縣一帶地區。

堂號

1、雁門堂:以望立堂。

2、渤海堂:以望立堂。

3、建昌堂:以望立堂。

4、歸勝堂:以望立堂。

1、童軒:鄱陽三廟前人,明朝有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永樂初,以精天官學召入南京欽天監。景泰二年(1451)進士。歷官南京吏科給事中、太常寺卿、提都松潘軍務兼巡撫、南京吏部侍郎、禮部尚書。精通天文、歷學,曾著《歷日疏》,強調對星象進行觀測、驗證,主張“以自然之數求自然之運”。為文淵博雄麗,書法亦遒勁。著有《清風亭稿》、《枕肱集》、《紀夢要覽》、《海嶽涓埃》、《籌邊錄》等,其中《紀夢要覽》三卷編入《四庫全書》。

2、老童:童姓之始祖, 顓頊之子,黃帝之孫,為童姓第一人。

3、童鈺:清代詩畫家。少時放棄學業,專功詩、古文。與同郡劉文蔚等並稱’越中七子’。善山水、蘭竹、木石、寫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樹山人集》。

4、童伯羽:宋代學者,好讀書,師從朱熹,不樂仕進,埋頭寫作,著有《五經訓解》、《情理髮微》。

5、童第周:現代生物學家、教育家、實驗胚胎學家。1930年復旦大學畢業後,去比利時、法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致力於文昌魚赫魚類胚胎學研究。再其對脊索動物、魚類赫兩棲類動物卵子發育能力反面有獨特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