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姓的起源及變遷歷史, 姓匡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匡姓的起源及變遷歷史, 姓匡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百家姓匡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匡起源、匡姓的來源熟悉嗎?匡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匡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匡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匡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匡姓由來是什麼?

2、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施孝叔之家臣句須,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施孝叔有個家臣名叫句須,後出任匡邑宰(今河南新鄉長垣西南部,一說今山東濟寧鄒城匡莊),即為匡邑的最高行政長官,史稱其為匡句須。傳到句須的孫子,便以祖父居官地名為姓氏,稱匡氏。  到了北宋初年,匡氏族人為避宋太祖趙匡胤之名諱,皆改匡氏為主氏。到了宋政和年間,宋徽宗趙佶認為民間百姓中竟然有“主”氏,甚為不妥,遂又下令所有的主氏皆改為康氏,是為湖南濛衡康氏。

3、源於地名,出自春秋初期鄭國匡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春秋初期,鄭國有個邑地稱匡邑,就是今河南省周口市的扶溝縣,其時在當地住民中,多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匡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南匡氏。該支匡氏正確讀音作kuāng。

4、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魏國匡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魏國亦有匡邑(河南省睢縣西),當地居民,多以邑名“匡”為姓,也稱匡氏。 到北宋初年,為避太祖趙匡胤之諱,改匡姓為主姓。政和年間朝廷認為民姓中有主姓,大為不妥,遂令主姓改為康姓。北宋以後,有的康姓恢復了祖姓,仍為匡氏。

5、源於官位,出自商、周時期官吏巫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二)匡姓始祖是誰?匡姓是誰的後代?

匡句須。根據《風俗通》上記載,匡原來是一個地名,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邑,句須曾擔任匡邑的宰,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而得姓,稱為匡氏。《通志·氏族略》上也記載,匡氏起源於匡邑,是魯國匡邑宰匡句須的後人。先秦時期,以匡為名的地點另外還有二處:一處是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一個地名,該地位於現在河北省匡家大壩的西南;另外一處為當時鄭國之邑,位於今河南省扶溝縣。不過,這兩外以匡為名的地方,跟我國的匡氏家族沒有關係。匡氏發祥于山東,並且長久以來也稱盛于山東。望族居於晉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故匡氏後人奉匡句須為匡姓的得姓始祖。

(三)匡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匡姓祖籍在哪裡?

明朝時,匡姓大約有1萬2千人。匡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湖北、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山東為匡姓第一大省,佔匡姓總人口的29%。

匡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當代匡姓的人口大約有30萬,為第二百四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4%。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湖北、河南、黑龍江、江蘇、江西、四川、山東,這8省大約佔匡姓總人口的96%。湖南為當代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匡姓總人口的36%。

匡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鄂渝黔桂、粵贛大部、福建西部、安徽西、南、江蘇中、南、山東東、南、河南西、南、陝西東、南、甘肅東部、寧夏、四川東部、雲南東段和西部、黑龍江、吉林北段、內蒙古東北,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6%以上,中心地區達到0.3%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6.8%,居住了大約73%的匡姓人群。在吉林大部、遼寧南端、山東中部、蘇皖大部、上海、浙江西部、江西東北、福建東部、廣東南端、海南北段、雲南中部、四川大部、甘肅南部、陝西中部、河南南部、內蒙古中西部,匡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一0.06%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8%,居住了大約20%的匡姓人群。

今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山東省的鄄城縣、臨沂市郯城縣、日照市東港區、青島市膠州市,湖南省的長沙市、雙峰縣、醴陵市、常德市石門縣、益陽市南縣、婁底市、永州市寧遠縣、洞口縣、衡陽祁東縣、祁東縣、隆回縣、武岡市、耒陽市、郴州市桂陽縣,四川省的安嶽縣、瀘州市合江縣、巴中市、遂寧市射洪縣,遂寧市大英縣、安嶽縣、自貢市富順縣,江蘇省的徐州市豐縣、鹽城市建湖縣、江都市、泰興市,雲南省的龍陵縣,遼寧省的大連市瓦房店,河南省的長恆縣、信陽市、南陽市新野縣,江西省的吉安市吉水縣、泰和縣、九江市修水縣、豐城縣,黑龍江省的大慶市、佳木斯市,湖北省的漢川市、監利縣、黃陂市、潛江市,河北省的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光縣,內蒙古自治區的海拉爾市,陝西省的鎮安縣,貴州省的思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清河縣,臺灣省,緬甸,泰國等地,均有匡氏族人分佈。

(四)匡姓郡望在什麼地方?匡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

2、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始築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省太原市),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設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幷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幷州,晉陽歸屬於冀州,分置為恆山、西河二郡,在今陝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建。南北朝時期北齊於汾水東岸增築新城,在舊城增設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後,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幷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堂號

1、太原堂:以望立堂。

2、晉陽堂:以望立堂。

3、任城堂:以望立堂,亦稱仍國堂、任國堂、邿國堂、濟寧堂。

4、鑿壁堂:漢朝匡衡,幼時家貧好學,因無錢買油用燈,乃鑿壁偷鄰居家的燈光讀書,終於成了大學問家,累官太子少傅。元帝時為丞相,封樂安侯,所以又稱“樂安堂”。

(五)匡姓家族名人有哪些?匡姓歷史名人簡介

1、匡衡:西漢臣、經學家。

2、匡鹹:西漢臣。東海承(今山東嶧城)人。匡衡之子。因家學淵源,深明經術,歷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為左馮翊。其家代有為博士之人。

3、匡源:清臣、學者。字木如,號鶴泉,膠州郭家莊人。清道光進士,繼任翰林院編修,曾先後任江西、山西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