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瞿的起源與分佈發展,瞿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姓氏瞿的起源與分佈發展,瞿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瞿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瞿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瞿姓由來是什麼?

1、以人名為姓。商朝君王武乙,子姓名瞿;武乙後裔遂以祖上尊名“瞿”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為姓。商朝大夫因受封於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瞿上城),居住的人就以瞿上地名為姓,從而形成瞿姓。但根據瞿氏族譜記錄,全國90%以上的瞿氏淵源與四川瞿上城並無關係。

(二)瞿姓的始祖是什麼?瞿姓是誰的後代?

瞿父:瞿氏先祖封地為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瞿上城)。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殷商遺留下來的青銅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見於《宣和博古圖》,其後世遂以祖上尊名“瞿父”為姓,以“瞿父”為得姓始祖。

(三)瞿姓氏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瞿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瞿氏一族最先為商朝貴族,早期主要生活在商朝都城“朝歌”一帶。由於歷史原因,西周滅商,加上歷朝歷代北方不斷被侵犯,瞿氏一族逐漸南移,沿水路向江南一帶遷徙。在以上海、南京、浙江為中心的江南一帶繁衍生息了近2000多年。宋時南渡更加明顯,加上明清朝廷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移民,瞿氏開始從江南等地由東向西,向南遷徙。至明朝末期,瞿姓人口在中國東西南北中地區均有分佈。除了南渡,朝廷組織移民外,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瞿氏先祖是受朝廷派遣,從由南京為中心的地域出發,到地方為官,或駐紮邊疆,後來發展為一方姓氏。根據的家譜資料彙總來看。瞿氏遷徙的路線是:商朝的朝歌————多次南渡————長時間江南穩定發展———向西、向南擴散。

最早進入上海地區的瞿氏,據史志記載是參軍瞿檜。宋靖康末年,瞿檜從康王南渡,自汴梁舉族遷上海地區,定居鶴沙(今南匯下沙),這是浦東瞿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幹,他們後來棋佈奉賢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馬山、高橋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從嚴陵(今浙江省桐鄉)遷居龍華,與張、沈、趙三姓,世代結義,休慼與共、有“四姓墓”留為海上名跡。爾後,陸續又有遷入,如無至正間,瞿信由崑山避亂青龍江,同時期,任青龍鎮教諭的瞿智也留什定居。南宋嘉定年問,瞿愉維任下沙鹽場鹽監,子世代相繼,主持上海和浙西鹽政達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鹽場,產量鹽賦均為“兩浙之最”,見自《熬波圖》中所總結的製鹽技術,所訂刑紀,歸倂灶座、建團立盤等系列整頓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為,遂使“團廳嚴且肅,立法無弊生”。從而使鹽場地區的下沙“商賈鹹集,遂成都會”,新場“歌樓酒肆,賈街繁榮,雖縣亦未之過也”。由於新場的繁榮,明中葉曾有立縣之議。元初,瞿霆發還兼領上海市舶司。煮鹽、海運、棉織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經濟支柱,宋元際鹽業尤為發達,瞿氏世掌鹽業,聚集了大量財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瞿氏佔地達7300頃,構築了當時江南最大園林——瞿家園。該園佔地2頃,僅園內琴軒中收藏的名貴古琴就有百張,百客堂終日絲竹不絕,賓客滿座。

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璋下詔滅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詔令明文規定,僅留長子“以存宗桃,餘皆抄沒”,下沙瞿氏其族數百家,殲之殆盡。據記另有兩僕各負一幼兒逃出,其中之一即傳高橋界浜一脈。瞿姓遭此大劫,人員大減。明後期,瞿姓復起,隆慶、萬曆年間,武進士瞿彥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姓與李、周、曹等姓同為上海望族。

(四)瞿姓郡望堂號有哪些?瞿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高平郡:原為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鉅野),轄七縣,統轄範圍包括今山東鉅野、金鄉、嘉祥、兗州、魚臺、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2、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是上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3、松陽郡:亦稱縉雲郡、松陽縣。西漢時期屬回浦縣地,東漢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分章安縣地置松陽縣。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析松陽東鄉地置括蒼縣,以其地有括蒼山而得名。

堂號

1、松陽堂:以望立堂。

2、京兆堂:以望立堂。

3、高平堂:以望立堂。

(五)瞿姓家族名人有哪些?瞿姓歷史名人簡介

1、瞿能:合肥人,明朝開國將領,父瞿通,洪武中,累官都督僉事。瞿能墓、其父瞿通墓前渡碑立記,以傳後世。清雍正七年,皇詔敕賜在合肥城中 (原安徽省政府大院位置) 為瞿能建“瞿公祠”,春秋致祭。

2、瞿佑:字宗吉(1334—1427),號存齋,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學家。少時即有詩名,他的詩綺豔柔靡,但終生懷才不遇,僅在洪武年間任教諭、訓導、長史之類小官。永樂年間因寫詩蒙禍,被貶謫十年。著有《香臺集》《詠物詩》《存齋遺稿》等20多種,還著有小說集《剪燈新話》等著作

3、瞿俊:明蘇州府常熟人,字世用,號學古。成化五年進士,由御史遷廣東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幹以私。以病致仕歸,不取嶺南一物。工書畫,蘭竹行筆瘦勁,書法二王。善為詩。與漁民為鄰,時時席地與飲,酒酣吟詩作畫,分贈之,權北京時間富室以金帛請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餘堂集》《學古齋集》。

4、瞿鏞:清江蘇常熟人,字子雍。瞿紹基子。歲貢生。瞿氏以藏書著名,藏書之精,與山東楊以增海源閣有“南瞿北楊”之稱。鏞秉承父志,篤志藏書,不為名利所動。傳說光緒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賞以三品京官,並給銀三十萬兩,竟不奉詔。有《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續海虞文苑詩苑稿》《續金石萃編稿》《集古印譜》《鐵琴銅劍樓詞稿》。

5、瞿九思:明代理學家,字睿夫,黃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歷官廣平知府。鑿長渠三百里,引水為四閘,得田數十萬畝。卒於官。九思十歲從父宦吉安,事羅洪先。十五作《定志論》。後從同郡耿定向遊,學益進。舉萬曆元年鄉試。居二年,縣令張維翰違制苛派,民聚毆之,維翰坐九思倡亂。巡按御史向程劾維翰激變。吏部尚書張瀚言御史議非是,九思遂長流塞下。子甲,年十三,為書數千言,歷抵公卿,訟父冤。甲弟罕,亦伏闕上書求宥。屠隆作《訟瞿生書》,遍告中外,馮夢禎亦白於楚中當事,而張居正故才九思,乃獲釋歸。三十七年,以撫按疏薦,授翰林待詔,力辭不受。詔有司歲給米六十石,終其身。乃撰《樂章》及《萬曆武功錄》,遣罕詣闕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學極奧博,其文章不雅馴,然一時嗜古篤志之士亦鮮其儔。甲,字釋之,年十九舉於鄉,早卒。罕,字曰有,七歲能文。白父冤時,往返徒步,不避寒餒,天下稱雙孝。崇禎時,辟舉知州。

6、瞿景淳:明代官員。字師道,號昆湖,諡號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清廉剛直,不畏權貴。曾奉敕往鳳陽封鄭王子朱載?為世子攝國事,拒受重禮。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質大學士嚴嵩,揭發總督胡宗憲坐擁重兵禦敵不力。歷官太常寺卿、南京國子監祭酒、吏部右侍郎。隆慶元年(1567年)被召為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總校《永樂大典》,修《嘉靖實錄》,所著《石經大學質疑》,得後世的推崇。後以疾歸,卒贈禮部尚書。

7、瞿汝說:瞿景淳次子,萬曆年間官到湖廣提學僉事,以剛正而著稱,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學術成就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