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于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于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于姓由來是什麼?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後來,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春秋戰國混亂,邘叔有後裔遷山東郯城,為山東於氏。
2、出自古炎帝姜姓齊國公子、文學家淳于髡的後裔淳于氏,在唐代時避諱憲宗李純改單姓於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淳于公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淳于氏。唐貞觀年間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憲宗李純時,為避諱(“純”“淳”同音),複姓淳于氏改為單姓於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復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襲未改的,形成此支於氏。
3、出自北魏前期的鮮卑萬忸於氏,在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為于姓。
4、出自賜姓或少數民族改於姓而來。
① 明朝時賜元人巴延達哩姓於名忠,清朝時,南方的部分尼瑪哈氏改於姓。
② 又有達斡爾、鄂倫春、土、回、高麗等小數民族有改於姓者。
(二)于姓始祖是誰?于姓是誰的後代?
邘叔,又名姬誕 ,乃周武王次子。武王滅商後,其被封於邘,建立邘國。此後,姬誕號稱邘叔,成為于姓的始祖。
(三)于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于姓祖籍在哪裡?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遷,是在今焦作沁陽北部一帶,這裡是古邘國所在地,也是于姓的發祥地。邘國滅亡後,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內,播遷也以河南境內為主,如方城、午湯、許昌、伏牛山等地。
秦漢時期,于姓人開始以河南為中心緩慢向周邊播遷,往北遷的去了山西、河北,往東遷的到了安徽、山東,往西遷的則去了陝西、甘肅。在此期間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區為繁衍播遷的中心,並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東海、河內。其中,東遷進入山東的于姓最為興旺。
魏晉南北朝時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國。由於軍閥長期紛爭割據,造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很多於姓族人跟隨著逃難大軍,南遷到東南廣大地區。“五胡亂華”期間,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也讓中原地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躲避戰亂,處於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後輾轉於四川、湖南。
隋唐時期,由於國家統一,戰亂減少,也由於國人根深蒂固的戀家思想,于姓遷徙有等於無,卻繁衍昌盛起來,于姓相繼在北方形成了幾處大的望族。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並擄走徽、欽二宗,有于姓人隨往黑龍江。南宋後期,于姓開始由浙入閩,由閩入粵。
元末,農民起義軍四起,社會動盪不安,多省人口銳減,山西位置優越,所受影響不大,人丁繁盛。
明王朝建立後,朝廷施行了人口遷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別遷到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江蘇等地。
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東的于姓人為多,闖關東謀生並定居。
(四)于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于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河南郡、東海郡、河內郡、京兆郡、廣陵郡
堂號
1、河內堂:以望立堂。
2、京兆堂:以望立堂。
3、黎陽堂:以望立堂。
4、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
5、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
6、東海堂:以望立堂,亦稱郯郡堂、海州堂。
忠肅堂、救民堂、興駟總記
(五)于姓有哪些名人?于姓的名人都是誰?
1、於公:西漢,山東郯城 ,縣獄吏,曾經平雪孝婦冤案,傳為千古美談。
2、於定國:西漢,山東郯城,漢朝宰相,擔任廷尉一職時,秉公斷案,天下悅服。
3、於永:西漢,山東郯城,光祿勳,御史大夫,駙馬都尉。
4、於欽:元朝 1283~1333 ,山東青州,太子少保,兵部侍郎。方誌編纂家,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
5、于謙:明朝 1398~1457 ,浙江杭州,兵部尚書,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6、于慎行:明朝 1545~1608, 山東平陰 ,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