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蓋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蓋起源、蓋姓的來源熟悉嗎?蓋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蓋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蓋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蓋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蓋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姜姓,以王父字為氏。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守興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蓋府君墓誌銘並序。前攝瀘州司馬兼軍事判官、將仕郎、試太常寺協律郎崔璲撰。
“蓋氏之先,起於神農時姜姓,封於齊,是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當週世,與晉同稱霸。後姜氏族分呂氏,亦為周尚父。周天子復封於齊,始自王父字為氏焉。
唐朝 封演《封氏聞見記》中記載:“開元十九年……京兆功曹盧若虛錄太公之後”其中蓋氏,是目前已知的蓋氏源於姜氏的最早記錄。
2、以封邑名為氏。
兩宋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蓋:《韻譜》曰:古盍反。漢曹參師蓋公。又有諫議大夫蓋寬饒。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字巨卿,漁陽人。越騎校尉蓋勳,字元固,敦煌廣至人,家世二千石。漢陽太守進,生大司農彪,彪生思齊,安定屬國都尉;思齊生勳,謂之蓋京兆;勳子順,永陽太守,皆有傳及世系。唐安西都護(或雲北庭都護)蓋嘉運。後魏河南蓋氏蓋樓氏改焉。謹案《孟子》有蓋大夫王驩,又曰陳仲子兄戴蓋,祿萬鍾。《注》:蓋,齊邑也。今宜曰蓋氏出自齊大夫,食采邑於蓋,以邑為氏,則祥明矣。唐魏徵,定天下姓氏,平昌郡三姓,山陽郡五姓,皆有蓋氏。
據蓋(guō)姓家譜稱:蓋氏三兄弟“辛、興、旺”,自洪武二年,為執行“移民就寬鄉”的國策,由原籍莒州出發徙直隸棗強縣領取執照川資,分發至山東淄川。伯祖“辛”自淄川移居博興縣博昌鎮大霧頭(今東營市墾利區大務村);仲祖“興”徙利津縣城東南七里大莊蓋立莊(今墾利區羅蓋村);叔祖“旺”移居利津縣城西五里大蓋家村。三兄弟遷居600多年來,已繁衍至26世,其子孫綿綿,後代在東營地區星羅棋佈,尤以墾利區、東營區、利津縣居多。如墾利區333個行政村中,有蓋(guō)姓家族的就有70個村。有的村幾乎整個村莊都是蓋(guō)姓。如墾利區大務村、羅蓋村、薛家村、孫家村;東營區辛店村;利津縣大蓋家村等。
蓋讀guō音,其萬曆十八年續譜中是這樣記載的:“蓋字一也,而有兩稱者何?以姓氏論,則古盍切為入聲,與郭並稱;以掩覆論,則古太切為去聲,與丐並稱,所謂同畫而異聲者……”。可見,蓋讀guō音由來已久。文中“古盍切為入聲,與郭並稱”是因本土方言hé、huó發音不分而成。如河、和、盒,本土方言勻發huó音。而本土方言gě、guō發音不分,則可能直接導致gě發guō音,如哥、胳、袼,本土方言均發guō音。
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二)蓋姓始祖是誰?蓋姓是誰的後代?
姜太公,源於姜姓,以王父字為氏。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守興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蓋府君墓誌銘並序。前攝瀘州司馬兼軍事判官、將仕郎、試太常寺協律郎崔璲撰。
“蓋氏之先,起於神農時姜姓,封於齊,是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當週世,與晉同稱霸。後姜氏族分呂氏,亦為周尚父。周天子復封於齊,始自王父字為氏焉。”
(三)蓋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蓋姓祖籍在哪裡?
夏商時期,東方有一蓋國,
夏朝,沂源地屬”奄”。
商朝,沂源地屬人方。
周朝,沂源地先後屬浮萊邑和蓋邑,魯國和紀國轄。
齊國滅掉紀國後,在浮萊邑設立蓋邑,今東安古城遺址。
其後有以邑名為氏者,是為蓋氏。由於蓋地後歸於齊,後世統歸於姜子牙之後人,尊姜子牙為蓋氏始祖神。
據古書記載,歷史上在戰國時魏國曾出過蓋婁氏,後來蓋婁氏卻未能流傳下來,理應都已改成了他姓,或者簡化成了“蓋”姓(因在後期的同地出現了蓋婁氏改為蓋氏的例子),成為蓋氏的又一支源。根據《姓苑》記載,蓋氏望族出於漁陽、洛陽。除此之外,還有兩支外來的組成部分,不過,經過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於安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泌陽縣西。而《百家姓》上則註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縣。
今山東省的臨沂市三區境內,特別是臨沂市蘭山區的蓋家溝是臨沂蓋姓起源地;另外臨沂市河東區蓋家五湖村中95%以上的人員都是蓋姓。濰坊市峽山區、萊陽市、東營市廣饒縣、利津縣、墾利縣、滕州市、高唐縣、陽穀縣、樂陵市、威海市、德州市寧津縣、青島市,遼寧省的瀋陽市、大石橋市、盤錦市、瓦房店市、撫順市、遼陽市,吉林省的長春市、敦化市、扶余縣,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大慶市、佳木斯市,四川省的樂山市,貴州省的畢節市,山西省臨汾市等,江蘇省的蘇州市、豐縣、淮安市楚州區、揚州市寶應縣,天津市的濱海區,河北省的泊頭市、行唐縣、承德市、邢臺市、邯鄲市、南宮、棗強縣,陝西省的富平縣,北京市,湖北省的黃石市,上海市,安徽省的亳州市,甘肅省的涇川縣(尤其是該縣豐臺鄉蓋郭村,90%以上都是蓋姓),香港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等地,均有蓋氏族人分佈。
(四)蓋姓郡望在什麼地方?蓋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漁陽郡:秦朝時期置漁陽縣,其時地在今北京密雲西南一帶地區。秦、漢、魏、晉諸朝均為漁陽郡。隋朝末年改無終縣為漁陽,即今河北薊縣。隋朝時期為玄州漁陽郡、唐朝時期為薊州漁陽郡。唐以後漁陽為薊州治所。明朝時期省入薊州。
2、安陽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今河南正陽西南。西晉時期亦為置縣,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陽西南西南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北魏改位長川縣置郡,治所在安陽(今河南息西),領安陽、烏水二縣。西魏時期改為北秦州,後又改為交州。隋朝開皇三年廢黜,但在隋朝開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州為紀州,安陽稱為長川;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廢州,又廢烏水入焉州,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部一帶地區。
3、洛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4、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堂號
1、漁陽堂:以望立堂。
2、安陽堂:以望立堂。
3、洛陽堂:以望立堂。
4、汝南堂:以望立堂。
(五)蓋姓家族名人有哪些?蓋姓歷史名人簡介
1、蓋文達:冀州信都人,唐朝的學者,研究儒學,當時與蓋文懿被稱為“二蓋”。
2、蓋寓:唐蔚州(今張家口蔚縣)人。《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有傳。
3、蓋聶:蓋(gà,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蓋音古臘反。蓋,姓;聶,名。)聶,戰國時期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