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巴的起源與分佈發展,巴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姓氏巴的起源與分佈發展,巴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百家姓巴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巴起源、巴姓的來源熟悉嗎?巴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巴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巴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巴姓的來源和歷史典故是什麼?巴姓起源什麼時候?

巴(B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鳳姓。以水為姓。據《姓氏考略》和《路史》載,上古時伏羲氏有個後裔叫後照,定居於巴水,即今四川省東部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巴水為姓,稱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據《元和姓纂》以及《通志・氏族略》載,周代有巴國,開始被封的國君是子爵。巴子國轄境相當於現在四川省的旺巷,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並於秦。巴子國國君的後代,就用原來的國名“巴”作為自己的姓氏,稱巴氏。

3、出自北方小數民族改姓。明清時期(約300年前後),滿族、蒙古族人遷徙中原(特別是滿清入主中原)後,有不少的滿人和蒙古人受漢文化影響,一部分從漢例,改為單姓“巴”氏,其中滿族改為巴姓包括的滿族老姓包括:阿爾布氏、阿勒巴齊氏、巴雅爾氏、巴爾達氏、巴雅拉氏等。

4、出自巴克爾家族。

(二)巴姓始祖是誰?巴姓祖先是誰?

後照。在奴隸制時代,周王族姓姬,透過分封諸侯和賜大夫采邑及領地,從姬姓又衍分出198氏。這些“氏”與周同為姬姓,姬姓又衍生出巴姓,與《史記・楚世家》所記相同。根據古代“婦人稱國及姓”之制,巴為國名,姬為國姓,巴姬即巴國姬姓嫁於楚的宗室女。《左傳》桓公九年巴子使韓服告於楚,韓服為巴行人,韓為中原諸夏的姓氏之一,“?、晉、應、韓,武之穆也”,顯然操中夏語言。楚王族也是中原語言文字系統。故巴、楚在《左傳》桓公九年、莊公十八年、十九年、文公十六年和哀公十八年等多次交往中,全無語言障礙。這表明巴、楚王族語言相近,同屬華夏語言系統。相傳太昊伏羲氏生下鹹鳥,鹹鳥生下乘釐,乘釐生下了後照,後照定居於巴水,即今四川省東部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巴水為姓,稱巴氏。故後照便是巴國人(氏)的得姓始祖。

(三)巴姓分佈地區在哪些地方?巴姓遷移分佈情況怎樣?

巴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巴氏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居住的武落鍾離山,一般都認為在今湖北長陽縣境內。直到今天,長陽縣清江中仍有武落鍾離山,山中有赤、黑二穴。所謂巴氏等五姓,應即五個氏族部落。所謂五姓之子爭為君長,實質上就是五個氏族貴族爭奪酋長的職位。這個故事反映了早期巴人尚處於“酋邦”階段的歷史事實。巴氏務相(“務相”也即“巫咸”)取得酋長職位後,即率領巴人向西遷徙。他們首先溯清江而上,來到鹽陽(大致在今湖北恩施附近)。鹽水有神女,她對稟君說:“此地廣大,盛產魚鹽,願與君共享此地。”稟君不肯。神女於是每晚都來與稟君同宿共枕,白天化作飛蟲,與眾飛蟲群飛,掩天敝日,大地無光。這樣一連過了十天,稟君派人送給神女一縷青絲,作為定情禮物,並且留下話說:“ 將青絲帶系在脖子上,表示我們時刻相依相伴,我將不會離開你。”神女很高興地接受了,將青絲帶系在脖子上。於是稟君乘神女不備,站在陽石之上,彎弓搭箭,瞄準繫有青絲的飛蟲,一箭將神女射死了,天空重新放射光明。稟君於是在夷城(今湖北省恩施附近)定居下來。這則神話故事說明巴人向西發展過程中,曾與當地部落有過接觸和衝突,並最終取得勝利。在廩君時代以後,巴族的勢力迅速增強,活動的區域相當廣泛。在最北面,巴族到達了陝西南部漢中、安康一帶,今天的大巴山就名源於巴人。在東邊,巴族似乎一度控制過漢水中上游地區;在南面,巴族仍保留了清江上游的老根據地。到了商代後期,活動在漢水流域的巴人已經和中原地區的商人發生聯絡,並且一度成為臣服於商王朝的“子爵國”。但是在公元前12世紀,由於殷商統治者的暴虐,巴人轉而與西遷徙(餘略)。

(四)陸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陸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高平郡:西晉時將漢代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在昌邑,在今山東省鉅野縣一帶。渤海郡:西漢始置,治所在浮陽(今河北省滄縣一帶)。轄地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

堂號

1、雙卿堂:源出戰國時巴國將軍巴蔓子,因巴國發生內亂,出使楚國,要求楚國出兵平亂,答應楚國,亂平後,割給楚國3座城。楚國出兵平了巴國亂後,向巴國要城,巴蔓子對楚國使者:“城不能割,請拿我的頭謝楚王。”說罷,自刎而死。使者帶了巴蔓子的頭見楚王。楚王對巴蔓子的忠君愛國,非常佩服,就用葬王卿的禮節葬了巴蔓子的頭。巴國也用葬王卿的禮節,葬了巴蔓子的屍身。

此外,巴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高平堂”等。

(五)姓巴的家族名人成就簡介,巴姓家族名人都有誰?

1、巴肅:東漢名士。字恭祖,渤海人,據記載,他與竇武、陳蕃共謀殺宦官,整飭朝政,事洩後遭到朝廷通緝。他到縣令處投案自首,縣令欲棄官與他一塊逃跑,他堅持不肯。後遂被殺害。

2、巴泰:清朝漢軍鑲藍旗人。以善戰著稱,因功封一等子爵。官至中和殿大學士。

3、巴蔓子:戰國時期巴國人,官至將軍。周朝末年,國內大亂,蔓子向楚國求救,答應若楚出兵剿亂,則許給楚國三座城池,楚國出兵援助了巴國。內亂平定後,楚王派使者前去接收三城,蔓子說:“藉楚之靈,克濟禍亂,誠許三城,可持吾頭往謝,城不可得也。”於是自刎。當使者事實豐蔓子的頭回報楚王時,楚王敬佩他為人臣子的忠義氣節,就以上卿之禮厚葬其頭,巴國則重葬了他的屍身。

4、巴慰祖:清代書畫家。官候補中書。通文藝,精古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