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姓的起源及變遷歷史, 姓譚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譚姓的起源及變遷歷史, 姓譚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譚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譚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譚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姒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氾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採用疏的方法,結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併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出自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

3、少數民族譚姓。

(二)譚姓始祖是誰?譚姓是誰的後代?

譚姓的得姓始祖是大禹。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堯任命鯀治理水患,但沒有成功。帝舜即位後改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而獲得成功,舜老了以後,禹接替了舜的帝位。周朝初年大封諸侯,把禹的後代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由於國勢一直不強盛,不久後就淪落為齊國的附庸地。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於諸侯,乾脆吞併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到了莒國(今山東省莒縣),留在故國未走的子孫,遂以國為姓,並尊大禹為其得姓始祖。

(三)譚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譚姓祖籍在哪裡?

譚氏起源於山東。  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展,後因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漢代時,譚氏已分佈於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江西。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於史冊,分佈地更廣,集中於江南地區、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於新加坡等國。

(四)譚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譚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置郡,治所在洛陽。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東境、山東東明南境。

2、齊郡:西漢時改臨淄郡置郡,治所在臨淄(今屬淄博市)。相當於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

3、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相當於今河南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堂號

1、善斷堂:唐憲宗時候,譚忠為燕的牙將,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這時朝廷派大軍越過魏國去伐趙。魏牧田季安要興兵,譚忠說:“不可!如果興兵,就是對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採納了他的話,按兵不動。譚忠又說服燕牧劉濟出兵幫朝廷伐趙,連克趙城饒陽、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譚忠善斷。

2、端潔堂:典自宋譚世勣。譚世勣,長沙人,字彥成。官至禮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金兵再次南下,逼欽宗幸其營,譚為隨駕大臣。張邦昌僭位,責令出仕,譚稱疾不出,絕食而死。後贈端明殿學士,諡端潔。後人用”端潔”作為堂號,以紀念這位節操高潔的譚氏先人。

3、世德堂:攸縣雙富譚氏。

4、敦倫堂:攸縣梘磚街譚氏。

5、福廕堂:長沙譚氏。

6、雙桂堂:寧鄉曬穀石譚氏。

7、奪錦堂:湘鄉塘灣譚氏。 

8、敦本堂:湘潭澗子塘譚氏、湘潭錦石譚氏。

還有弘農堂、世德堂、麟趾堂、壹本堂、六昇堂等。

(五)譚姓有哪些名人?譚姓的名人都是誰?

1、譚夫吾:戰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2、譚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屬福建)人。五代時道教代表人物。

3、譚處端: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4、譚用之:唐末五代詩人。

5、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台州(今浙江臨海)制服,練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餘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6、譚隆:明永樂十九年(1421)進士,以孝友傳家,有《大易集解》等著作。

7、譚敬承:明嘉靖武進士,辭貴州總兵歸裡,善作詩,長於書法。

8、譚又新:清康熙間舉人,掌教城南書院,有《四知堂集》傳世;譚之綱,清乾隆舉人,與弟譚之紀,以經術名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