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隆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隆姓的起源與分佈發展

姓氏隆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隆姓的起源與分佈發展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隆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隆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隆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春秋時期魯國隆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根據史籍《姓氏考略》上的記載,隆邑,原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屬地,故址在今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一帶,一說在山東省泰安市鄉城,有待進一步考證。後來居住在隆邑的主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2、源於毋將氏。出自古代君理名言,屬於以名言警句為氏。據史籍《公羊傳》中記載:“君親無將,將而必誅”。就是後來的“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焉”,也就是“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在古代,“將”字,就是“逆亂”之義,含有兇妄之意。“人臣無將,將而必誅焉”,就是說為人臣子者,不得叛亂謀反,若要逆亂,就是無赦死罪,必得誅殺。例如,在歷代朝廷對庭下以及外駐軍隊首領的詔令之中都有這樣一條極令:“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若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人臣之罪,莫大欺君;如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人臣無將,將則必誅!”“毋將”,就是“無將”,即告戒不要背叛朝廷。毋將氏,就是取“人臣無將,將則必誅”這句警世名言而為姓氏,多為軍旅首腦之後裔。毋將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西漢末期著名的執金吾。漢成帝劉驁執政末期,毋將隆奏封事言:“古老選諸侯入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定陶王使在國邸,以填萬方。”其後漢成帝竟然立定陶王為太子,毋將隆遷翼州牧、潁川太守。到了漢哀帝劉欣即位後,毋將隆以高第入為京兆尹,終遷執金吾。毋將隆為人中矩,執守原則,直言不懼,漢哀帝以毋將隆前有安國之言,左遷為沛郡都尉,遷南郡太守。王莽年輕時十分仰慕毋將隆的名氣,每每意欲與其交往,而毋將隆深知王莽為人,不怎麼願意依附,始終與之保持距離,王莽為此非常忌恨。漢哀帝駕崩後無子繼承帝位,王莽遂迎立中山王劉衍即位,是為漢平帝。漢平帝年幼,太后稱制,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認為報復毋將隆的時機已到,便暗中指使大司徒(丞相孔光)彈劾毋將隆。孔光與毋將隆在漢成帝時期曾為立太子事政見不同,二人之間有怨隙。此時孔光為討好王莽,便向漢平帝汙衊毋將隆以前為冀州牧時,對中山馮太后不恭,製造獄冤,陷害無辜,不適宜在朝中為官。漢平帝認為馮太后是自己的祖母,當年毋將隆的作為便是侵犯了自己的皇權,故而不能再在朝做官的。於是漢平帝准奏,罷免了毋將隆的所有職務,將他全族一起流徙於嶺南荒蠻之地(今廣西合浦)。在此之後,毋將隆的後裔子孫有改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廣西隆氏。事過一千七百八十八年後,清朝的廣西嶧縣縣令張玉樹於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農曆7月,在嶧縣周營村為毋將隆立了一通意味深長的簡字石碑,上書:“隆,字君房,東海蘭陵人,漢執金吾,毋將隆故里。”

3、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豐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豐隆,亦稱雷師,原稱祭司中的雷師,實際上就是春秋時期楚國設定的軍制官位,專職負責槌擂戰鼓。在典籍《屈原·離騷》中對豐隆有描述:“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在豐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豐隆氏、雷師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隆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趙國大夫楚隆,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5、源於自古代終隆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古代,“隆”字又專指南方,並用於地名,後專指終南山,因此稱其為終隆山。這在典籍《淮南子·俶真訓》中有記載:“終南作終隆。”在終南山的住民之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隆山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6、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滿都拉圖氏,源出爵位官稱,漢義“興隆”,實際上就是主管商業貿易的官稱,後有以漢義漢化為漢姓者,稱隆氏,世代相傳至今。

7、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吉林通志》、《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中華姓府》中記載:⑴.滿族盧如火氏,滿語為Luruhuo Hala,亦稱隆克力氏,本赫哲姓氏,世居黑龍江下游,後多冠漢姓為盧氏、隆氏。⑵.滿族完顏氏,滿語為Wanggiya Hala,據史籍記載,以部為氏。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國,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謂“王甲部”,世居完顏、訥圖氏、喀拉沁氏、英額、佛阿拉、新京等地。所冠漢姓為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隆氏等。該支隆氏始祖為完顏·隆萬杭愛,他是明朝時期的女真族人,也是故金國宗室苗裔,傳說他生而勇敢,曾誓殺百虎,結果最後被老虎咬傷而亡,故其子孫皆供奉騎虎人“老影”,在完顏·隆萬杭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隆氏。⑶.滿族凱隆氏,是滿族脫譜姓氏之一,世居齊齊哈爾城(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後多冠漢姓為隆氏、闞氏等。

8、源於姬姓。河北山東交界處的隆氏,原姓龍。元末明初,燕山大都督總營公,因戰亂確守臣節,其後裔兄弟三人因禍起不測,由龍改隆,自天津市武清楊村遷移到沾化、利津、諸亮三地,其中諸亮絕嗣。利津、沾化隆氏延綿不絕,至今已二十二世。利津縣一世祖–隆伯亮,字子明,以子貴獲封奉政大夫。二世祖–隆英,字俊傑,明永樂春秋中戊子科舉人,真定府南宮知縣,山西監察道御史,廣西按察司籤事。

9、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在壯族、苗族、土家族、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隆氏族人分佈。歷史上以前兩種說法佔絕大多數。

(二)隆姓的始祖是什麼?隆姓是誰的後代?

隆疆:中國隆氏,來源有兩支。第一支隆氏,根據《姓氏考略》上的記載,隆,原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屬地,當地人以邑為氏,稱為隆氏,望族出於南陽。而另一支隆氏出自少數民族,按照《路史》上的記載,在漢朝初年,與中央王朝有關係密切的匈取人之中,也有人以隆為姓的,當時就有一位叫隆疆的人。因此,中國的隆氏家族,由兩支主流組成,一支源流於山東,一支源流於匈奴族,經過幾千年的繁衍、融合和分化,後世就再也分不出彼此了。望族居於南陽郡,就是河南省南陽市。隆氏後人尊隆疆為隆姓的始祖。

(三)隆姓氏的遷移分佈情況如何?隆姓人口地區分佈情況

隆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六十八位。隆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地方名叫隆邑,居住在這裡的人以地名為姓,稱為隆氏。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部落有隆姓。全國隆姓族人合計13萬(第六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居第一,次則四川重慶再次廣西。再次陝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新疆內蒙東北等地。

隆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六十八位。隆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動在山東一帶,漢、唐時在河南地區發展,並以南陽郡為郡望。漢朝時期,有匈奴族人漢化為隆氏者,至今大多分佈在西北地區。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有一支龍氏族人因避禍改姓為隆氏,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交界處。而滿族隆氏則多居於東北地區,苗族則世居於湘西的花垣縣鳳凰縣吉首市古丈縣保靖縣等地。

(四)隆姓郡望堂號有哪些?隆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南陽郡

堂號

1、南陽堂:以望立堂。

2、翕然堂 :明朝時,有隆光祖,嘉靖進士,任儀制郎中。因議事時識大體,顧大局,累升工部侍郎。他因和宰相張居正不和,回家隱居。不久後,又被召回,在吏部任職。凡是被張居正罷官的忠臣,他全部起用。皇帝稱讚他清直,又升他為尚書。他又推薦了顧憲成、許孚遠等22人。時論翕然(當時的輿論都盛讚他)。卒後諡莊簡。

(五)隆姓家族名人有哪些?隆姓歷史名人簡介

1、隆長庚:字大白,國相公嗣下秀房十二派孫,清初詩人。代表作有《題牡丹句》:“富貴名園種,描來別樣新。淡濃春不管,肥瘦雨何因。有蕊寧招蝶,無花可贈人。經風終未落,獨佔四時春。”唐德益贊其像:“道貌古奇列錦屏,兩朝泮水散芳馨。興來草帖傾三峽,醉後吟詩動列星。”

2、隆觀易:冊名經,號無譽,一字中龍,別號罘罳山人,湖南寧鄉沙坪人,國相公嗣下秀房十八派孫。著有《罘罳草堂詩集》、《西征續觚》、《西征續集》、《寧夏消食錄》等傳世。王闓運、陳三立各有隆觀易傳。陳三立曾贊之曰:業業隆生,狂狷之間。固窮無惡,獵藝斯專。觀俗秦坂,詠志湘川。風猶孔碩,留規後賢。《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