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餘的起源與分佈發展,余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姓氏餘的起源與分佈發展,余姓的歷史名人及成就簡介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余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余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余姓由來是什麼?

1、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由余是周攜王姬餘臣(字伯服)的子孫(另一說是晉國姬叔虞之後),在出使秦國時,秦穆公見其有才,於是用計留作己用,任其為上卿。由余在任期間,為秦穆公制定攻討西戎蠻族的策略,助秦滅西戎十二國,使之拓地千里。由余的後人以其名作為姓氏,稱由氏和餘氏。

2、源於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屬於帝王賜姓為氏。大禹有妻塗山氏,據《姓氏考略》記載:“傳夏禹之後有餘氏”。禹生有三子,大兒子啟,繼禹而為天子。次子宰,被封為顯。三子空,又名罕,被封為餘度王,其後以封地為氏,稱餘氏。

3、源於餘丘氏,出自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地區的諸侯,因封地在餘丘,家族稱餘丘氏,後簡化為單姓餘。

4、源於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棧道(褒斜亦稱褒餘),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難》中對褒餘棧道有明確的描述。世代居於褒餘棧道沿途之民眾工匠、驛站官吏、商家棧夥等,其中以陝西漢中一帶秦姓為主的流民,皆有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褒餘氏、褒斜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褒氏、餘氏、斜氏,餘氏讀音作xié(ㄒㄧㄝˊ)。

5、源於他族改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二)余姓始祖是誰?余姓是誰的後代?

由余,春秋時秦國的上卿。先祖原為晉人。秦穆公見由余才德,便用計留由余在秦國為相,很得穆公信任。時秦作為眾多諸侯國之一,其地位並不顯要。由余為上卿後,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謀劃攻伐西戎之策,滅國十二,拓地千里,而稱霸西戎,最後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由余是史上最早提出“仁治”說法的,詳見《史記·秦本紀》。由余曾為秦國富強、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人引以為榮,遂以其字為氏,尊其為余姓的得姓始祖。

(三)余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余姓祖籍在哪裡?

餘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咸陽一帶,具體遷徙情況因缺乏歷史資料,故難以詳考。

春秋時的秦國,建都於雍(今陝西省風翔東南),佔有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端,由余的後裔在春秋時應繁衍於這一帶。

秦漢以後,余姓族人東遷,一支遷入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一支遷居江南,主要繁衍於今安徽。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余姓的後人基本上是同時不斷地繁衍滋長。

北方此際戰火連綿,社會動盪不安,中原士族開始第一次大舉南遷,余姓大族所處之地正當其衝,故其南遷也就不可避免。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繼續南遷,進入湖北、湖南等地。晉初余姓著名的人物有餘昭元,因功高績偉敕賜姓佘,為佘姓著名得姓始祖。南朝宋有餘齊民,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以孝行著稱。

唐初,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餘姓將佐隨往並落籍福建。唐中期有集賢院學士餘欽。唐末,有建陽(今屬福建省)人校書郎餘鎬在黃巢攻陷建州時,避居莆田,後隱居田園耕隱壺山以終;還有餘淵海因避黃巢兵,自福建同安北遷邵武,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再轉入韶州曲江縣(今屬廣東省)武溪,是為余姓入粵始祖。此後不久餘淵海次子餘鹹徙居湖南長沙,三子餘袞遷居浙江杭州,長子餘從留居當地。其三子後裔又有遷江西之奉新、臨川、廣東省之五華、梅州、大埔、平遠、海豐等地者。到了宋代,余姓基本上遍佈全國,而且人才濟濟。

明洪武年間及清康熙年間,余姓先後作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遷民姓氏之一,由東向西大規模遷入湖南、湖北、陝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等地。明清之際,余姓不僅遍及江南各地,而且北方之餘姓也得以繁衍發展。清代,有餘姓自福建省遷至臺灣,知名人物有抗日首領餘日清。此後又有移居海外者,比較著名的有前加州省會城市薩克拉門託市市長餘福慶(兩次連任)。

如今,余姓分佈廣泛,尤以四川、廣東、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

(四)余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余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新安郡:秦置新安縣,故址在今促池境內,屬宏農郡,漢朝因之。西晉朝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其時轄地在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一帶地區。東晉末分置東垣縣。北周保定間置中州,建德間廢,改置新安郡。隋開皇年間改新安郡為谷州,後谷州與新安郡交相代替,隋大業初年省東垣入新安。隋朝時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後移治休寧(今安徽休寧),再後移治到歙縣(今安徽歙縣)。唐貞觀年間移治於今新安,後不復變。

2、下邳郡:秦朝時期在今江蘇睢寧西北一帶設下邳縣。東漢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北朝宋國時期改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其時轄地在今北至江蘇省新沂縣、邳縣,南至安徽省嘉山縣,東至江蘇省漣水縣、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帶。東晉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睢寧市、邳州市一帶地區。大金國移睢寧到西北古邳鎮。明朝時期廢黜。

3、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4、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盞縣)。漢桓帝置高陽郡,治高陽,即今河北高陽縣舊城村。西漢初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是高陽鄉,在今河南,與高陽郡無關。晉治博陸(今河北蠡縣南)。北魏還治高陽。隋開皇三年(583)廢。

5、武溪郡:治所在今湖南乾城一帶。

6、武威郡:甘肅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元末死節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僉事諡忠宣餘闕公世居地。

堂號

1、下邳堂:以望立堂。

2、新安堂:以望立堂。

3、忠宣堂:合肥餘氏望祖元餘闕諡“忠宣”。

4、清嚴堂:宋朝的餘元一,是朱熹最喜歡的門人,最講仁義理智信五倫,號“清嚴”。

(五)余姓有哪些名人?余姓的名人都是誰?

1、餘諷,東晉官吏,晉成帝時期諫官。

2、餘昭元,餘諷之子,字君章,東晉將領。

3、餘復,南宋文人,是宋光宗趙惇登基後的首位狀元,亦是福建首位狀元。

4、餘玠,字義夫,曾任資政殿學士,兵部尚書兼四川制置使等。釣魚城防禦體系的建立者。南宋抗蒙名將。

5、餘有丁,明萬曆年間內閣首輔之一。

6、餘象鬥,明朝書商,通俗小說作家。

7、餘洪元,湖北咸寧人,著名漢劇表演大師。史稱“老生正宗”。

8、余三勝,湖北黃岡人。著名京劇大師,是京劇創始人之一。其子餘紫雲亦習京劇,為同光十三絕之一。其孫餘叔巖系京劇餘派老生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