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易的來源和變遷歷史,易姓的歷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姓氏易的來源和變遷歷史,易姓的歷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百家姓易姓的由來是怎樣的?你對姓易起源、易姓的來源熟悉嗎?易姓的郡望堂號是什麼?易姓家族有哪些名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姓氏易方面的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易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易姓由來是什麼?

1、易姓乃黃帝后裔,黃帝象日月之形以作《易》,徵日月之兆以為姓,易者,日月為之也(象形文字,上日,下月);開物成務,生生不息之意也;《易》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周易彖辭上》,詳見《周易譯註》,黃壽祺、張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538—563頁。

2、源於姜姓,出自姜太公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作者在陝西黃帝陵,見館藏百家源流紀念館中,所記如此,並有盾章作為紀念。據史籍《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期,姜太公的後裔中有人被封於易州(今河北易縣),他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河北易氏。

3、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該支易氏源出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畢萬在晉獻公屬下為大夫。在畢萬的後裔子孫中,有人食採於冀州東境的易水流域,其子孫遂以水名為姓氏,稱易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韓信後裔,呂后殺韓信一門,韓信一幼子得太尉陳平幫助,由乳母帶出,遠遁江南,改姓為易以自保。故今廣東鶴山坡山易姓一族,逢農曆四月初二,必紀念陳平陳太尉生日,至今兩千多年,不曾中斷,太尉恩典,永誌不忘。

(二)易姓始祖是誰?易姓是誰的後代?

中山王尚公。

(三)易姓人口分佈在中國哪些地方?易姓祖籍在哪裡?

先秦時易姓的活動缺乏資料,直到三國時才有易姓的記載,河北是易姓早期主要的活動地區。到西晉時,湖南和甘肅已有易姓的足跡,唐朝時易姓又移民江西,宋、元時期,在山西、山東、廣東、湖北等地區也出現了易姓,至遲在明朝,易姓進入了西南和福建地區。

宋朝時期,易姓大約有6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6%,排在宋朝姓氏第一百五十位以後。易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易姓總人口的59%。易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西、山東三省,全國形成以南部湘贛和北部山東為中心的兩大塊易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易姓大約有17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7%,為明朝第九十五位大姓。易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約佔易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四川、江蘇、河南等省。江西為易姓第一大省。宋、元、明時期,易姓人口主要向東南、南方、西部地區遷移。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長江流域省份為中心的易姓聚集區。

當代易姓的人口已達到170多萬,排在全國第一百零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7%。如今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湖北、重慶四省市,大約佔易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佈於江西、廣西、廣東、貴州、河南,這五省大約又佔15%。湖南為當代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易姓總人口的24%。全國形成了長江中上游的易姓聚集區。易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湘渝黔、鄂贛大部、粵桂北部、四川大部、雲南北部、甘肅西段、黑吉東端,易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以上,中心地區達到0.9%以上,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7.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6%的易姓人群。在粵桂南部、海南、福建西部、江西東北端、安徽大部、河南南部、湖北西北、陝甘南部、青海東部、四川西北、雲南東南、黑吉東部,易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一0.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1%,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4%的易姓人群。

(四)易姓郡望在什麼地方?易姓郡望堂號是什麼?

郡望

1、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置郡,治所在濟陽。相當於今河南蘭考東境、山東東明南境。

2、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秦時相當於今山西五臺山、霍山以北等地區。北魏時相當於今陽曲,交城、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堂號

1、瑞芝堂:來源自宋代江西上高縣進士易延慶,官居大名府兵曹參軍,因父喪,辭官廬墓,墓側紫芝玉芝叢生;後又因母喪,復辭官廬墓,因母生前嗜慄,他在母親墓旁種了兩棵栗子樹,後來這兩棵慄樹竟然長在一起,成了連理。人們都說這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稱他為“純孝先生”,其後裔的堂號為“瑞芝堂”、“純孝堂”或“植慄堂” 。

2、濟陽堂:以望立堂。

3、太原堂:以望立堂。

4、純孝堂:同瑞芝堂。

5、植慄堂:同瑞芝堂。

(五)易姓家族名人有哪些?易姓歷史名人簡介

1、易愷:魏伐蜀,鍾會指揮攻打姜維的武將。其它史籍說易愷是雍州刺史。考魏晉政權,由軍力建立,一般為軍政合一,刺史常為將軍,都督刺史都開幕府,三國重置雍州,治所在長安,轄今陝西等地。

2、易揣:逝世於永和十一年(355年)七月,前涼張祚的部將。

3、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今湖南長沙)。著名北宋畫家。

4、易貞言:清學者。字內美。湖南湘鄉人。諸生。性孝友,多善行。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孝旌。前後三舉鄉飲。喜讀書。年逾八十,猶手不釋卷。著有《周易講義》、《五經精義》、《愛日堂集》、《松堂詩集》等。子易宗瀛、易宗涒皆有名。

5、易宗瀛:清學者。字公仙,號島民。湖南湘鄉人。易貞言子。幼工詩文,12歲為生員。清雍正七年(1729)拔貢,薦為慎郡王府教習。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選為浙江曹娥場鹽大使。後調東江場,卒於任。著有《翠濤書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