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的起源及分佈地區,姓氏袁歷史變遷及歷史名人

袁姓的起源及分佈地區,姓氏袁歷史變遷及歷史名人

中國姓氏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郡望堂號、姓氏起源、字輩家規、祖訓族譜等,都是深刻體現傳統與傳承意義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弄不懂自家血緣的演變。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東西,易師匯姓名文化網將為大家講解姓氏文化相關知識,以便大家更好學習瞭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來看看袁姓起源的姓氏知識。

(一)袁姓來源歷史和典故是什麼?袁姓由來是什麼?

1、袁姓源於媯姓,出自西周時期陳國開國君主陳胡公滿之裔孫伯爰,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唐朝學者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載,袁氏源於“媯姓,舜後陳胡公滿之後。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孫莊伯,生諸,字伯爰,孫宣仲濤塗,以王父字為氏。字或作‘爰’‘轅’, 其實一也“。由於上古時期,爰、袁、轅、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爰姓也作袁姓。

2、袁姓源於姬姓,出自軒轅氏皇帝居所轅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軒轅氏,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共族擅製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軒轅氏起兵革炎帝,以車帳相結為營,世稱“行轅”。軒轅氏初建都於有熊之墟(今河南新鄭州),在所居之地,有族人以轅為名命稱其邑,後稱為袁邑。其後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袁,後衍遷河北,是為河北袁氏。

3、袁姓源於改姓,屬於長者賜姓為氏。

據史書《明史》記載,明朝崇禎年間,山東東明人袁葵任洪洞縣令時,在災荒之年收養了數百個百姓遺棄的幼兒。災荒過後,袁葵又讓百姓們各自把孩子領回去。在袁葵離任時,這些百姓紛紛抱著曾被袁縣令養育的親骨肉,懇切要求讓這些孩子隨袁葵姓。請他一一賜予他們名字。袁葵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這些外姓的後裔子孫為紀念袁葵的恩德,大多世代稱袁氏。

4、袁姓源於漢化改姓為氏。

(二)袁姓始祖是誰?袁姓是誰的後代?

袁姓得姓始祖為袁濤塗,但也有人認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

陳胡公滿的裔孫有名靖伯庚者,靖伯庚的第9世孫名諸,字伯爰,伯爰孫濤塗,以祖父的字“爰”為氏,史稱爰氏。春秋時世襲陳國上卿。“爰”和“袁”在古時通用,爰氏亦為袁氏。又因上古時爰又寫作“轅、遠、援、援”等字,所以後來的子孫就分別以這六個字為姓。《袁樞年譜》雲“一姓有六字五族之異。”濤塗的後代世居陽夏,秦朝末年,傳至轅告避難徙居河洛之間,告少子名政,以袁為氏,其子孫後代未再混用。 於是袁濤塗即成為袁姓得姓始祖。

(三)袁姓分佈地區在中國哪些地方?袁姓祖籍在哪?

袁姓發源於河南太康,西漢初年,孫袁爰,舉家遷回陽夏定居,併成為當地望族。東漢有袁姓播遷河南汝南。魏晉南北朝時期,袁姓遷往河東太原、京兆、華陰、河北東光、襄陽、彭城。西晉末年,八王之亂,許多居於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歷東晉、宋、齊、梁、陳,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唐宋時期,袁姓仍為中原大姓,這一時期,還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寧波、奉化、鄞縣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袁姓又徙居於今湖北丹陽,安徽廬江,江蘇無錫、揚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後,袁姓子孫輾轉徙居到全國各地。

如今,袁姓人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蘇、河南、江西、浙江等省較多,約佔全國漢族袁姓人口的54%。

袁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59位。據2016版《姓氏名人故事》,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33位,人口約有700萬,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4%。

(四)袁姓郡望和堂號分別是什麼?袁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陳郡:秦置陳郡,治所在陳縣(今河南省淮陽)。西漢為淮陽國,東漢為陳國,獻帝時改陳郡,均治陳縣(今淮陽)。隋唐為陳州淮陽郡。此支袁氏為濤塗直系商孫。

2、汝南郡:漢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屬河南省上蔡西北)。東晉治懸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為陳郡袁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袁安。

3、河南郡:漢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4、彭城郡:指今江蘇徐州。秦置彭城縣。西漢後期一度以楚國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東漢建彭城國。以後或為彭城郡,或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縣於元初撤銷,併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陳郡,為袁生之後。

5、東光縣:西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時胡蘇等地置東光縣,治所在今河北東光。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尹” 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

6、華陰縣:春秋時晉地。漢高帝八年置華陰縣,以在華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陝西省華陰市。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治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幷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7、濮陽郡:地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古黃河南岸。漢魏為東郡治所。晉建濮陽國,改濮陽郡,均治古濮陽。北魏移濮陽郡治所於鄄城(今山東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陽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後德勝北城為濮陽,就在黃河邊上。這一-帶是河道變動頻繁之處,宋金之際,黃河主流南趨,濮陽便遠離黃河。

堂號

1、臥雪堂:東漢袁安沒做官的時候,客居洛陽,很有賢名。一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他,他院子裡的雪很深,洛陽令叫隨從掃出一條路才進到袁安屋裡。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抖。洛陽令問:“你為什麼不求親戚幫助一-下?”袁安說:“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大雪天我怎麼好去打擾人家?”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這就是臥雪堂的由來。

2、守正堂:袁安為人嚴謹,後來做了楚郡太守。當時楚王謀反,株連了數千人。袁安處理這個案子時,審清問明,釋放了四千多人。後來外戚竇氏擅權,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五)袁姓有哪些名人?袁姓的名人都是誰?  

1、袁山松,西晉吳郡太守,性情秀遠,擅長音樂,歌《行路難》聽者無不流淚,與洋縣之唱樂,桓伊之輓歌,並稱“三絕”。

2、袁宏,東晉文史學家。

3、袁樞,字機仲,建州建安縣(今福建建甌市)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南宋著名史學家,著有《通鑑記事本末》四十二卷,記239事,個自獨立成篇,為我國第一部記事本末體史著作。

4、袁採,字君載,衢州信安縣(今浙江常山縣)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官至登聞鼓院監事。

5、袁義,廬江人,羽林右衛指揮同知,從徵雲南,歷官楚雄衛指揮使、都督僉事。

6、袁宗道(1560-1600),明代文學家。湖廣公安人。與弟弟宏道、中道志同道合,人稱”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