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立秋節氣風俗大全,立秋有哪些習俗?

民間立秋節氣風俗大全,立秋有哪些習俗?

立秋作為傳統重要節氣之一,有很多和立秋相關的民俗,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民間有“立秋”這天“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具體我們就一起來看下。

一、立秋民俗–迎秋

在古代,立秋被稱為立秋節,是很重要的節日。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後來逐漸演變成立秋日帝王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

二、立秋民俗–咬秋

咬秋,又稱“啃秋”。顧名思義,就知道這個習俗跟“吃”有關係。沒錯,這裡的“咬秋”,主要指的是吃西瓜。在早些年頭,不管是城裡人還是鄉下人,都有在立秋當日吃西瓜的習俗。夏末秋初,上市的西瓜逐漸減少,因此變得格外珍稀,並且有“秋後的西瓜不保甜”的說法,也就是說,立了秋後的西瓜,就不像夏天時那樣甘甜爽口了,所以人們要趕緊多吃幾口西瓜,以表達依依惜別之意。據說,立秋日吃西瓜有預防腹瀉、不得瘧疾的功效。

三、立秋民俗–貼秋膘

貼秋膘可以說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習俗之一。由於夏季天氣炎熱的原因,人們大都食慾不振,胃口極差,也因此容易變得消瘦。所以,在清代,一進立秋,人們就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較,以驗證與夏天增減的體重數。當然,一般情況下,人們的體重都是有所折輕的。這時候,人們就開始秋補了,什麼紅燒肉、燉雞燉魚、肉餡餃子等輪番上桌,狠狠惡補一番,“以肉貼膘”。

四、立秋民俗–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這是人們在豐收之後對神仙的答謝,現在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

五、立秋民俗–喝立秋水

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時候,人們會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六、立秋民俗–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實現目標是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

俗話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這是人們對立秋時節降雨降溫等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誌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

“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於此。

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誌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後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後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以上就是關於中華立秋節氣在民俗特點和氣候特點方面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